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第二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活动在京成功举办

2023-06-27 11:24:19    “北大红楼”公众号

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来到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两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用好北大红楼红色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2023年6月26日,第二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活动在北大红楼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两百位专家学者和革命纪念馆负责人围绕主题分享真知灼见。研讨活动中,全国第一家以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字”守常命名的研究机构——守常研究院同时揭牌成立。

本届研讨活动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钊学社承办,中山公园来今雨轩、陶然亭慈悲庵等旧址单位协办。活动共分为开幕式、主论坛发言、分论坛讨论及研讨活动总结四个阶段,采用一个主会场和五个分会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北大红楼原北大教室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相关旧址举办,旧址资源与研讨会主题交相辉映,来自全国各地107位专家学者、30余家革命纪念馆负责同志、31处中共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单位负责人参加。

 

 

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在研讨活动中产生:前期,研讨会面向社会广泛征稿,来自各地党史研究机构、高校以及革命纪念馆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孕育、革命活动旧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文化传承、新文化运动相关事件及历史人物等研究课题,撰写了16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经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等机构权威专家审阅,精选近百篇论文收录编辑至论文集中。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王均伟,北京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赵卫东,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副司长彭跃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田岩,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党委书记、馆长吴向东,著名党史专家、国防大学一级教授、少将邵维正,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莉,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东城区有关负责同志,以及相关单位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由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市社科规划办主任张才雄主持。

王均伟在致辞中指出,2021年6月25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重温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展革命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等革命历史,强调北大红楼“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精辟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及其深刻内涵,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精神源于伟大实践,北大红楼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掀起的历史变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孕育发端。北大红楼的历史,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来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如何孕育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开篇,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血脉。北大红楼作为建党伟业的见证者,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物质载体,被赋予鲜明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底色。新时代,要充分发挥北大红楼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的作用,在追根溯源中学深悟透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要充分发挥北大红楼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中的作用,以沉浸式的实地践学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要充分发挥北大红楼在“大思政课”中的作用,将追寻红色遗址、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拓展思政课格局、丰富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北大红楼在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的作用。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要以此次学术研讨活动为契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以昂扬姿态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赵卫东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视察北大红楼两周年之际,正值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时,在北大红楼召开的第二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北大红楼资源特色和首都优势,以实际行动研究阐释、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北京市持续推进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利用工作。两年来,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系列旧址已接待观众400余万人次,在党史学习教育和主题教育中发挥了实景课堂的重要作用。同时,北京市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民委共同修缮开放了蒙藏学校旧址,推出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有力扩大了早期北京建党主题片区影响,树立了新时代部市合作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生动典范。红色资源镌刻着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承载着弥足珍贵的精神价值。我们要进一步用好以北大红楼为代表的首都红色资源,担负文化使命,在新起点上更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活化利用,持续推动首都红色资源高质量发展;发挥平台优势,合力推进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推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彭跃辉表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始终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深入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开辟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随后,全国第一家以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字”守常命名的研究机构——守常研究院,在北大红楼正式揭牌成立。王均伟、田岩、赵卫东、彭跃辉共同为守常研究院揭牌。

 

 

 

 

在开幕式主旨发言环节,著名党史专家、国防大学一级教授、少将邵维正,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党委书记、馆长吴向东,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莉,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罗存康四位同志,分别以“北大红楼历史地位的再认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题进行发言。

在主会场发言环节,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恒彬主持。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润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党委委员、副馆长徐云根,延安革命纪念馆党委副书记刘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宇文利,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五位同志分别发言,阐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在分组讨论环节,分会场设立在北大红楼、蒙藏学校旧址、北京大学、中山公园、陶然亭公园等中共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和高校,部分论文作者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40余家博物馆(纪念馆)代表,分别围绕“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北大红楼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孕育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关事件及历史人物研究”等五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际在闭幕式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政治站位高、研究领域广、学术成果丰、论坛形式新,主会场发言和分组讨论中,专家学者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聚焦主题、论述精辟、见解独到,体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他指出,坚持学术立馆,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研究阐释;坚持学以致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坚持“两个结合”,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张际希望以学术研讨活动为新的起点,秉持学术建馆初心、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努力把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建设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革命纪念馆,把北大红楼学术研讨活动打造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研讨活动品牌,让伟大建党精神在京华大地绽放更加绚丽的时代光彩,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更加磅礴的首都力量。

闭幕式由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馆长杨家毅主持,各议题主持人分别作总结汇报。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延安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