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筑牢法治政府的“数字基石”(国是之窗)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付子堂    2023-03-10 08:57:33    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府依法履职和治理创新”。“法治政府”和“数字政府”如何更好融合,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一直思考的课题。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指出,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这一重要表述,意味着我们必须筑牢法治政府的“数字基石”,强化数字政府的“法治保障”,融合数字与法治,更好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随着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嵌入日常生活场景,人民群众对于政府履职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能够带动智慧法治领域的新兴业态供给,提高政府服务质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已就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开始进行专门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结合平时的调研和思考,我认为,数字法治政府建设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从政务履职、平台建构、数据共享、智慧执法、技术安全、评价考核等方面提供系统指引;推动立法引领,加快数字法治政府相关领域立法,尤其是数字化能力建设、政务智能化、自动化等技术应用领域的立法;凝聚力量开展理论研究和数字法学科建设,围绕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结合国家与地方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建设经验,总结原创性、标识性的观点、理论,解答“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等问题,研发相关指标体系,大力培育关联学科,开设数字法课程,加强学位点建设,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数字法治人才,为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保障。

(本报记者 康  朴整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巾帼学雷锋”接地气活动获群众点赞
下一篇:智慧法院“不打烊” 诉讼服务“一站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