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画大饼”圈走160万养老钱

卢金增 魏亚青 张淑芳    2023-03-24 10:17:54    检察日报

大肆鼓吹纪念品收藏价值,号称投资收藏品能够赚取较高收益,营造虚假抢购氛围……靠着这些骗人的手段,李某华等5人集资诈骗160余万元。近日,经山东省菏泽经济开发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李某华等5人有期徒刑七年至三年不等,各并处罚金50万元至12万元不等。

宣扬收藏品有升值潜力,引诱老年人购买

2017年10月,李某华等人注册成立菏泽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利用老年人投资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组织员工将低价购买的书法作品、纪念币等物品渲染成具有极高升值空间的收藏品,向不特定老年人大肆推销,承诺以72%到276%不等的年化收益率高额回收或转卖,来诱骗老年人进行购买,60余名老年人受骗,涉案金额高达160余万元。

“我去公园散步的时候,有人宣传说某公司有讲座并赠送各种小礼品,我和朋友到该公司后,业务员介绍说买一幅5000元左右的字画,三个月后公司会以7000元价格回收,每购买一幅字画就能赚2000元,我当时就心动了,没想到被骗了养老钱……”购买该公司收藏品的张大妈后悔不已。另一名上当受骗的大爷称:“公司业务员热情接待,给我端茶倒水,还和我聊起家常,他们每天给我打电话,对我很关心。后来业务员告诉我字画收藏品数量有限,特意为我预留的不要告诉其他人,现在买绝对升值,不抓紧时间就买不到了。”

“我们公司找人到公园、市场等地发放礼品券,客户到公司领取礼品时,业务员就会向他们介绍书法作品、纪念币等收藏品。吸引的大都是老年人,如果有意向购买收藏品,我们则承诺在一定时间内会进行高价回收。”据被告人李某明交代,为骗取老年群体参与投资,他们采取了诸多手段。首先在公司内部组织员工进行场景演练,由员工分别充当“业务员”“顾客”的角色,练习针对老年人的推销话术。其次到老年人经常聚集的公园、市场等场所发放礼品券,或电话邀约吸引老年人到公司参观,每次均赠送手套、挂面等小礼品,对有意向购买的老年人保持固定联络,不断拉近关系。最后通过发放宣传单、举办讲座等形式,宣扬该公司销售的书法作品、纪念币等收藏品具有巨大升值潜力并且货源紧俏,引诱缺乏收藏品专业知识的老年人购买。

引导公安机关全面取证,厘清涉案钱款去向

李某明、李某刚、李某华原本在一家收藏品公司上班,工作中,他们看到低价购进的收藏品高价销售后利润很大、非常赚钱,就动起了歪心思。于是,三人在菏泽成立收藏品公司,分工合作,李某刚负责从网上低价采购纪念币、和田玉等产品,李某华负责对公司产品制定高额售价,李某明负责培训员工销售技巧、研究诈骗话术脚本。经过一系列操作,一套进价为800元的纪念钞,后期会以3680元的价格出售给老年人。随着各类价格虚高的收藏品被老年人不断购买,三人吸收资金数额越来越大,当众多被害人向公司提出回收产品的需求时,李某明等人关闭公司并逃匿,收取的钱款大部分用于个人消费。

2018年12月13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因被害者多为老年人,涉案金额高,社会影响大,菏泽经济开发区检察院派员提前介入案件,从事实认定、证据采集等多方面引导公安机关全面取证,厘清涉案钱款去向。2019年8月20日,该院受理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李某华等人集资诈骗案。经审查查明,李某华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老年人钱款后逃匿,其行为已涉嫌集资诈骗罪。

160余万元集资款全部退还给被害人

办案过程中,菏泽经济开发区检察院始终把追赃挽损贯穿提前介入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各环节,全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该院积极与公安机关沟通协调,查明涉案资金去向,及时扣押涉案财物,督促引导被告人主动退赃退赔,并通过与辩护人、被告人家属有效沟通,促成多方共同参与退赔工作。截至该院提起公诉时,160余万元集资款已全部退还给被害人,最大限度维护被害人的财产权益。

此外,菏泽经济开发区检察院把促进源头治理作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关键举措,主动与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协作,助力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多部门间的联动执法机制,定期召开防控非法集资工作联席会议,形成针对养老诈骗的打击合力。积极开展“守住养老钱,远离非法集资”法治宣传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宣传方式,针对老年人身心需求,开展释法说理工作,增强老年人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努力营造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社会氛围。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阳县公安局集中发还90万余元涉案资金
下一篇:小塘派出所举行涉案财物发还仪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