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为保护菜地私设捕鸟网,缘何获罪?

蒋长顺 鲍欢    2023-11-02 18:53:11    检察日报

核心提示

◆捕鸟网对鸟类种群具有灭绝性的打击,极大地危害生态环境,且被告人捕杀的鸟类不乏濒危野生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鸟类。

“以前我们不懂法,有了这次的教训,以后一定不会再犯。”近日,经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检察院提起公诉,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在案发地十堰市龙潭湾村公开审理,法院当庭作出判决,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梁某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左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000元。两名被告人当庭认罪悔罪。

刘先生是一名爱鸟护鸟志愿者,今年2月,他在十堰的一处山林中拍摄野生鸟类时,发现一处菜地旁堆积着数十具鸟类的尸体。他走上前去查看,眼前的景象让他心痛不已:两根竹竿撑起了一张6米多长、2米多高的粘网,网线纤细、网眼细密,肉眼几乎难以发现,网上有多具鸟类的尸体,有的已经高度腐烂,难以辨认原貌。

“野生鸟类在快速飞翔中无法识别这些几乎细不可见的捕鸟网,而且这个网的黏性很大,鸟一旦粘上,就很难挣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刘先生第一时间报警。

对案发现场进行走访调查时,公安机关发现附近还有其他两块安装有捕鸟网的菜地,这些菜地的主人是梁某和左某。经现场清点,捕鸟网上缠挂的鸟类尸体共有132具。

据梁某与左某供述,2022年12月,为了防止鸟类啄食菜地里的菜,他们在自己所有的三块菜地上共架设了5张捕鸟网,面积约100平方米。捕鸟网架起来后,二人便没有再管,没想到短短两个月内竟网住了这么多鸟。

经鉴定,梁某菜地上安装的捕鸟网共计捕捉68只鸟类(死体),总价值11.51万元;左某菜地上安装的捕鸟网共计捕捉64只鸟类(死体),总价值9.5万元。二人捕鸟网上捕获的鸟类均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嘴相思鸟,以及大山雀、灰头雅雀、领雀嘴鹎、黄臀鹎、斑姬啄木鸟等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鸟类。

查清案件事实后,公安机关于今年5月29日将该案移送至张湾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天冷缺食,成批的鸟儿来菜地里啄菜吃,我们只是想把鸟儿赶走,这也有错吗?”面对检察官的讯问,左某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为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情况,检察官来到案发地,与当地村民沟通交流,得知梁某与左某架网驱鸟的做法并非个例,为了保护菜地里的菜不被鸟类啄食,有不少村民会采取架网的方式拦鸟。

考虑到梁某和左某架网的目的是为保护自己的菜地,有别于以食用和贩卖等为目的的非法狩猎行为,其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较小,但捕鸟网对鸟类种群具有灭绝性的打击,极大地危害生态环境,且捕杀的鸟类不乏濒危野生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鸟类。因此,检察机关认为,梁某与左某的行为构成刑事犯罪。

“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捕杀、出售、购买、食用野生动物均属于违法行为。你们的捕杀行为严重妨碍了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鸟类的生息繁衍,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经过检察官的释法说理,梁某与左某均自愿认罪认罚,承诺赔偿野生动物生态资源损失费,并以公益活动作为劳务代偿。7月24日,张湾区检察院以梁某和左某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向张湾区法院提起公诉。

为了让禁捕野生动物的观念深入人心,达到“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效果,张湾区检察院与法院商定,在案发地对梁某和左某进行公开庭审。日前,该案在龙潭湾村村委会公开审理,80余名村民在现场旁听。庭审中,梁某和左某认罪悔罪,法院审理后当庭作出上述判决。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共同守护好个人信息安全
下一篇:辽宁省工商业联合会原副主席杨翠杰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