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双减”落地助推鹿鸣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杨正昌 宋伟济     2023-04-19 15:59:2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鹿鸣乡中心学校紧紧围绕“双减”下如何做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主题,落实减负降压做“减法”、形成提质增效做“加法”,全面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构建“轻负高质”的教育新生态。

党建“增势”,构建学校党建新体系。党总支部抓牢选优配强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稳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坚持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持续推进“云岭先锋·育人红烛”党建工作示范学校创建,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为学校管理增势赋能。

课程“增容”,构建学生多彩活动。以最大程度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我校103名教师、1091名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师生参与率达100%。充分利用“5+2”课后服务时间,广泛开展各类“体教融合”特色课程,安排学生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腾出更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劳动活动、艺术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借助上海“一心·虎行”书画梦想班项目,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了乒乓球、小排球、篮球、足球、舞蹈、电子琴、合唱(声乐)、棋艺、书法课、绘画课,积极参加书画竞赛活动,多名学生、教师被省、州、县、乡关工委、团组织等表扬;组织召开运动会,开展美食活动、歌咏比赛、学科手抄报比赛活动,强化学科与社团、家庭、社区结合,打造“素养+”特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传承鹿鸣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讲好“边纵”八支队的革命故事,将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信念、情怀深植于童心。    

课堂“增效”,构建高效活力课堂。始终把牢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立足课堂,做到将知识、能力、思想方法、价值观等整合阐述,抓牢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教师由时刻准备着回答学生各种问题的传统指导者角色转变为强调学生的活动、责任和对学习过程发生影响的支持者角色,做到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提质,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好学足,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作业“增质”,构建弹性设计模式。始终将做好“五项管理”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切口,严格作息时间管理、加强作业管控,以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观布置弹性化作业,重视作业的实践性和发展性,分层次、分对象达成学科目标和核心素养的总体刻画,为学生打开思路、畅想未来、运用所学夯实基础。

教师“增能”,构建教师快速成长轨道。依托“启明星”党建品牌,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把党员教师管理骨干培养成校级领导,充分利用“国培计划”“青年教师培训计划”“跟岗研修”“集团联动教研-送教下乡”等途径,发挥“引进来”“走出去”的作用,实现山区教育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积极转变,在“双减”中教师增能、课堂增效,推动教育改革。近期,我校选派了7名教师参加北师大组织的教师计划项目语文和数学培训、教研组长能力提升培训,重庆师范大学组织的党组织书记研修等项目学习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不断树立职业认同、自我认同和组织认同的教育价值观,永葆教育初心,描绘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愿景。

家校“增联”,构建良好家校关系。开展家校沟通联络工作,争取学生家长群策群力,共同研商如何为孩子减负,参与学校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活动,支持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过程,实施描述性有效反馈,给学生提供信息,使其为了促进学习而作出调整,凝聚教育合力,共同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供稿单位:祥云县鹿鸣乡中心学校)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迎春分局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