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反诈预警精准劝阻,提高群众“免疫力”,兰州公安再出实招!

2023-04-28 09:45:42   

“您好,这里是兰州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请问刚才是否有接到一个‘客服’电话,这是诈骗电话,千万不要转账......”

4月11日下午10时许,兰州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反诈预警系统发出指令:安宁辖区张女士正在接听诈骗电话,请立即预警。经反诈中心预警员多次拨打预警电话,机主一直通话中或拒接电话。随即预警员通过110指挥中心转接电话,接通电话通话时长不到1分钟电话突然中断,预警员担心通话时间太短机主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受电信诈骗,立即又发送多条预警短信,但收到对方两条辱骂言语的短信回复。预警员看到后觉查到该机主电话大概率被木马控制或手机被设置异常,遂通过110指挥中心给潜在受害人居住地派警进行面对面劝阻。民警赶赴现场了解到,张女士接到00开头境外电话,对方自称是平台客服,称其在直播间购买的奶粉质量有问题,要给她进行900元的理赔。张女士确实也花几十元购买了几桶奶粉,便深信不疑,按照骗子引导将手机设置勿扰模式后,并开始了添加好友、输入个人信息、提交验证码……等一系列的操作。当其在家中寻找自己的身份证准备给骗子提供时,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才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今年以来,兰州公安按照“市局主导、区县主战、技术支撑、派出所主控、捆绑作业”的打防新机制,坚持以防为先、以打促防、打防并举,市、县(区)、派出所三级同步发力,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50余起,止付涉案资金6.16亿元。特别是近日召开全市公安基础警务暨派出所工作会议上,对落实派出所资金预警劝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市派出所要充分发挥“前沿岗哨”职能作用,以“主人翁”意识和担当,全力以赴做好窝点打击、“两卡”整治、动态管控、

见面劝阻、宣传防范“五大主战主责主业”。

窝点打击,扛实“主阵地”责任。派出所要立足辖区情况,发挥人熟、物熟优势,加强排查,精确打击。要对有固话外呼业务的宾馆、酒店、民宿等场所逐一上门宣防并签订《不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承诺书》。对为赚取高额通话费,放纵固话窝点大量外呼不反映、不举报的;对发现可疑黄金交易不反映、不举报、不登记并造成涉诈资金迅速转移的,要依据《反诈法》等相关法律条款顶格处罚;对举报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场所负责人,依照规定给予奖励。对于发现非法架设虚拟拨号设备团伙或洗转资金的,要联合辖区刑警队力争实现全链条打击。

“两卡”整治,打出“主动仗”成效。各派出所要立足“前站”“岗哨”职能,全力做好“两卡”整治。要与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通信运营企业建立常态化线索移交机制,主动挖掘线索,做到事前预防与事后打击相结合。要在深挖上下线和战果转化率上下功夫,对多卡用户要紧扣开办事由,对用途、最终流入地等进行详细询问。要重点排查有无人员组织买卖“两卡”,综合采取刑事打击、治安处罚、联合惩戒和教育训诫等措施,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铲除滋生犯罪的灰色土壤。

动态管控,守好“主战场”职能。各基层派出所要充分发挥“小联席会议”机制,依托基层综治中心,针对涉诈人员、高危人员,通过政策感召、亲情劝返等措施,做好核减劝返工作。同时,针对本地涉诈重点人员,要针对性做好教育警示、定期走访、摸排调查,综合分析人员属性,严管本地涉诈重点人员,严防人员外溢作案。

见面劝阻,进一步发挥“主力军”作用。高度重视预警指令,切实落实主防责任,充分发挥志愿者、网格员、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社会力量,共同开展见面劝阻工作,真正凝聚“全社会反诈”力量。要主动引导辖区群众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防止上当受骗。对仍在转账、不信任民警或执意捞本回利人员,要带队上门开展劝阻并立即开展保护性止付,坚决避免再次转账。要采用“四查看”“三询问”“一保护”等见面劝阻方法,规范流程,做到见面一起,唤醒一起,阻止一起。

宣传防范,提升“主旋律”基调。派出所是反诈宣防“先锋队”,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扫楼”等行动,加大《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宣传实施。不断创新宣传形式,紧盯财务人员、老年人、无业人员等易受骗群体,坚持以案释法,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短语、说要点,简单明了开展“面对面”“键对键”宣传。用铁脚板展示铁担当,真正组织民辅警到群众家里去,随身携带反诈宣传海报、反诈提示卡、宣传手册等材料,对群众不在家的,反复上门;一时没有时间的,预约见面;出门在外的,视频连线,宁可脚底磨出血,嘴上磨出泡,也要走遍说到,提示到位,确保反诈宣传不留死角,切实提升辖区群众反电信诈骗警惕意识,共同构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思想防线。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通北分局持续开展《黑龙江省电动车管理条例》普法宣传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