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武汉市青山区冶金街道:

创新探索“四员四小”工作法 党建引领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2023-06-21 19:13:04   

家住武汉市青山区冶金街道欣城社区105小区的肖阿姨正愁眉不展地在家门口和街坊们聊天:“咱们门栋的门牌日晒雨淋已经生锈破损了,因为看不清门牌,快递外卖经常找不到地方,真不方便!”

一旁的社区志愿者老付听到肖阿姨的话,连忙拿出小本子记录下来,随即联系社区网格员前往该门栋详细查看情况。为尽快解决居民的“小事、急事”,欣城社区立即将情况上报辖区派出所,经过多方协调,统一更新了104、105小区共计204个门栋门牌,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小难题,获得了肖阿姨和其他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欣城社区逐步探索形成了“四员四小”特色工作法,巧用记录民意的“小本子”、汇集民智“小座谈”、宣传政策“小喇叭”、温暖民心“小剪刀”,让居民群众在社区治理中携力共进,营造人人争当“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信息宣传员”“关心关爱服务员”四员的共治共建共享氛围。

 

 

活用“小本子”,社情民意随时记

“小本子”是该街道欣城全体社区干部、党员骨干、业委会成员、志愿者们日常工作中不成文的惯例。小巧便携的记录本既是每日常规的工作安排备忘录,又是随时更新的居民需求清单。

欣城社区作为老旧小区,违章搭建、墙体脱落、管道淤堵、顶层漏水等安全隐患和纠纷问题频出。在硬件设施一时无法完全改善的情况下,社区激活基层治理“红细胞”,充分调动党员、志愿者等居民骨干力量的干事热情,人手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居民的烦心事和金点子。一个个“小本子”成为社区治理的小触手,广泛延伸至小区门楼每个角落,触及了解家家户户的困难诉求,让矛盾问题在一线化解。

常用“小座谈”,共商共议解难题

“咱们小区要是有个能乘凉的亭子就好了!”“是啊,最好有个小桌子,还能下下围棋、喝喝茶。”105小区业委会成员叶师傅在楼下散步时,偶然间听到几位居民在树下长椅上讨论,于是将居民们的诉求想法记录在“小本子”里。每天傍晚,105小区的居民们都会聚集在广场上闲聊,从家长里短聊到小区建设,从吐槽糟心事到共同出谋划策。越来越多的居民自发加入到“小座谈”中,而这也成为了欣城社区探索优化基层治理的又一个法宝。

大树下、绿荫里,居民们畅所欲言,社区干部、门栋长、党员等骨干力量也加入其中,积极围绕小区建设、环境治理、文明建设等各项社区事务建言献策。今年以来,“小座谈”共搜集社区治理意见50余条,确定13件急难愁盼的议题,将居民共同出谋划策商定的翻新105小区乒乓球场、新建105小区休闲广场凉亭、修缮小区指路牌等9个项目纳入今年的惠民项目,推进实施。

巧用“小喇叭”,政策之声广传播

在欣城社区的各个小区门栋附近,时常会听到“红马甲”们手持小喇叭播放着安全提示。这是一支由社区干部、物业人员、业委会成员、志愿者组成的“守护欣城之家”小分队。他们拿着“小喇叭”在辖区内常态化巡查,一边传播平安之音,一边对房屋、电梯、消防等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报备,切实保证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欣城社区“小喇叭”播出的好声音,不仅限于“平安”这一主题,而是围绕居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聚焦重点工作和活动专题,在社区居民身边广泛传递政策之声:既有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文明养犬等文明行为的倡导,又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还有退休年审、高龄津贴等政务服务流程的指引。如今,“小喇叭”已成为社区居民们了解政策动态的好帮手、工作生活的指南针。

广用“小剪刀”,暖言暖行暖民心

“你妈妈腿脚好些了吗?”“没有啊!自从过年摔了一跤后,到现在腿脚都不利落,她老人家想剪个头发都没办法出门,我也很头疼!”家住105小区的严师傅最近心事重重,社区志愿者张师傅听闻此事,立刻拿着成套的理发工具来到严师傅家中,为其母亲修剪了白发,“理顺”了严师傅的烦恼。

欣城社区“小剪刀”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6年6月。一直以来,队员们积极参与区级、街道社区组织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残疾、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上门“义剪”。随着志愿服务队的不断壮大,“小剪刀”们的服务内容也不断丰富扩展,为辖区老年人等困难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关爱帮扶。

据介绍,下一步,武汉市青山区冶金街道将持续优化“四员四小”工作法,用好居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并将该工作法推广到其他社区,结合各社区的优势特点和特色品牌,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着力提升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携手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温馨家园。(武汉市青山区冶金街道 汪欣妍)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北省红安县太平桥小学:以特色教育“培根铸魂育新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