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闽院学子三下乡,青春助力新农村

2023-07-18 15:16:22   

为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探寻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奥秘,近日,闽江学院国际数字经济学院“数字兴农·生态琅岐”社会实践队在院长林中燕教授的带领下,前往福州市琅岐镇,开展主题为“ 聚焦‘乡村振兴’促发展,探寻‘数字赋能’奔共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走进“菜篮子”新思想教育基地,深入了解琅岐“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发展历程和获得成就。三十年来,琅岐持续为福州乃至福建省的果蔬供应保驾护航,着力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在与企业负责人的访谈中得知,目前基地的推广成效还有待提升。电子商务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队员提出,利用专业特长为“菜篮子”基地设计宣传册,并利用自媒体平台,进一步激发社会大众对新时代农业的热爱,为乡村振兴产业长足发展贡献接续力量。

“做农业就要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命运不会辜负你流下的汗水。”在新金东农业基地,“劳动模范”“最美农民”周华官与实践队员们动情地说道。周华官多年来深耕土地生产,凭借着对家乡土地的深刻依恋和敢拼搏不服输的闯劲,将曾经一度被乡亲们认作是毫无生机的“死地”治理为种出特色农产品的“宝地”。

实践队员利用专业优势,帮助农场制作宣传短片以及设计特有文创产品,以葡萄、西瓜、水稻为主要元素,使用象征丰收的黄色、示意红火的橙色、清新明亮的绿色为主色调,围绕农产品包装、旅游伴手礼、宣传广告三方面展开设计,助力加强对新金东的推广,为吸引更多青年群体前往农场旅游观光发力,为琅岐发展注入青春血液。

在雪美农业基地,实践队队员们走访了智慧温控大棚、种苗繁育中心和仓储中心,深入了解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从品种创新到种苗繁育,从生长调控到物流运输,数字技术极大促进着传统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基地有意利用短视频账号和电商直播平台,实现农产品便捷式出村进城,更大程度地提高琅岐特色农产品销量。实践队员们提出了建设“网络共建农场”“农产品定制服务”等相关设想,同时将深入挖掘当前网络热潮寻找合适的创新插入点,帮助琅岐农业在新时代数字化的赛道上走得更远。

实践队走访调研琅岐龙鼓度假村,提出了设计琅岐文旅宣传册、景点旅游路线图等想法,将琅岐沙滩与周边当地文化结合,将客观实际与人文地理有效结合,以焕活度假村现有项目,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新潮元素。

本次实践活动由国际数字经济学院和乡村振兴研究院数字乡村与产业振兴研究中心共同指导,实践队深入了解琅岐镇各领域发展现状,将课堂所学知识融入乡村实践,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助力琅岐谱写一幅生态宜居、农业发达、旅游兴盛的美丽乡村振兴新画卷。(闽江学院国际数字经济学院供稿)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遇上数字化“徽映”
下一篇: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鹤立分局交警大队掀起夏季交通安全整治宣传热潮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