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破除“唯学历论英雄”刻不容缓

2023-06-16 16:11:40    红网

随着求职竞争愈发激烈,学历日益成为用人单位倚重的筛选指标。“仅招名校生”“仅招第一学历名校生”“仅招全日制毕业生”……学历限制的不断“细分”,帮助企业提高了招聘效率,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岗错配,严重有悖就业公平。

近年来,许多城市加入“抢人大战”,纷纷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各类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然而,一些企事业单位却是“唯学历论英雄”,求职者达不到学历条件和要求的,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这种学历歧视行为,等于与人才引进唱反调。笔者认为,学历并不是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破除“唯学历论英雄”已刻不容缓。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因学历在就业过程中受到过歧视。不仅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其他还有职业学校毕业生、二本高校毕业生、专科生等等,在就业市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不拘一格降人才”,实际成了“一格一格降人才”。同时,劳动力市场已由昔日的“卖方市场”过渡至“买方市场”,激烈的就业竞争更是加剧了学历歧视。不仅是求职阶段,在职的劳动者也会面临学历歧视的问题,在一些用人单位,学历更高或名校出身的毕业生,其上升的渠道更为通畅,而非名校毕业或学历较低的劳动者,则上升空间有限。以上种种学历歧视现象,显然有悖就业公平。

事实上,高学历、名学历并不代表就有高能力和高水平。实际工作中,一些学历没那么亮眼的员工,反而表现得更加出色且稳定。用人单位“唯学历论英雄”,对劳动力市场将产生负面影响。用学历将人才标签化,忽视了求职者的差异性和能动性,不仅会破坏就业公平,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容易造成资源错配,不利于人才活力的充分释放。此外,这种“名校情结”,无形中会将就业压力向基础教育阶段传导,从而加剧高考竞争。此外,一些在就业市场处于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热衷于用名校生“装点门面”,不考虑岗位的实际需求,也造成了高学历人才的严重浪费。

一边是各大城市激烈的人才战,一边是用人单位“唯学历论英雄”,与人才引进唱反调。如此极不和谐的现象,亟需得到改观。其实,早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因此,必须破除“唯学历论英雄”,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促进就业公平,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

总而言之,用人单位一定要摒弃“唯学历论英雄”的用人标准,杜绝以名校生“装点门面”,应当把人岗匹配而非学历摆在考察和选才的首位。这不仅是对求职者的尊重,也是维护就业公平、避免出现人才“花瓶”的现实需求。

丁家发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不断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