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读《雷锋日记》 学雷锋精神

本刊记者 付冰冰    2023-04-17 14:41:03    《人民周刊》

微光虽渺,万丈成炬。22岁的他虽从未做过什么惊天动地事,却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永恒的精神!
3月5日只是一年里短暂的一天,只因一个人的名字,60年来,每一年的这一天都“锋”景盎然,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他,缅怀他,歌颂他,成为他——一号难求的301解放军总医院,14个科室骨干专家以雷锋的名字开展门诊义诊;享誉中外的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以雷锋为主题创作的铜像引来如织游人打卡合影;河北固安人民日报出版社库房里,宣传雷锋精神的图书正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为什么,一个苦命的“庚伢子”能够成长为伟大的共和国战士?为什么,一个普通的士兵能够引起几代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为什么,一个人能够影响几代人的精神走向和道德年轮?雷锋精神能够给予我们哪些力量与启示?答案写在雷锋生前的日记里、散文里、小说里、诗歌里。

青少年时期不自弃

1940年12月18日,湖南省长沙市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一个22年后名字响彻中国的男娃呱呱坠地了。

在那个“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时代,雷锋的童年充满了不幸。父亲参加抗日斗争,被日本鬼子打死;哥哥在资本家工厂做工,累到害了肺痨影响劳动、不慎受伤后被辞退,不久后不治而去;母亲为了维持生计,到地主家做工,被强暴后自尽。

父母兄长接连不幸离去,7岁的雷锋流落四方。据雷锋在沈阳师范学院的讲话记载,被地主无端欺侮的他一度与猪狗同住同食……

“我出身于贫苦家庭,在旧社会受尽了折磨和痛苦,过着缺衣少吃的苦日子,受尽了旧制度的折磨和凌辱,在九死一生的火坑中挣扎和盼望光明的时刻。那种受奴役、被欺凌的仇恨,使我永远铭记在心!”爱憎分明的雷锋在他1960年1月的日记中这样记录年少岁月。

令人敬佩的是,经历如此磨难的雷锋在困苦中并未自暴自弃、自怨自艾。1949年湖南解放,在当地一位地下党员彭姓乡长的帮助下,身披旧麻袋、头发长如野人的雷锋终于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党送他去小学念书,争气的雷锋立志要“做毛主席的好学生”!

他一、二年级考第一名,三年级加入少先队,后当选队长。1960年11月,雷锋在《忆苦思甜》报告里,清晰地记录了那段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的岁月,内心深处的声音告诉他,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而报答党的恩情!

有书读、有学念的雷锋十分珍惜党创造的好环境。1956年高小毕业时,当同学们把“考技校”“考高中”当作志愿时,时刻铭记党恩情的雷锋在志愿书上写道,“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苦难经历没有打倒雷锋,新中国的到来让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并以青春热血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与恩情。

此后,昔日的流浪孤儿下农场,跑工厂,开着拖拉机耕地,让荒湖变良田;从零建设焦化厂,18次被评为标兵。在雷锋短短的一生中,他把自己当成“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以勤奋、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为青春添彩,为人生拓展可能性。

步入社会不躺平

“世界上有两类不同性质的困难。一类是旧事物在衰亡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是不能克服的。一类是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在雷锋心里,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1958年10月,雷锋响应党“大炼钢铁”号召,前往“钢都”鞍山做工。18岁的他虽然没有“少年维特之烦恼”,却有“青年雷锋之思考”,并在这里完成了思想上的一次转变。

雷锋在那年的日记中剖析自己。入厂之初,作为一名工人,他努力在生产上完成任务、达到每天的定额,抱着感恩思想的他只知道埋头苦干。后来,在党的教育下,思想和眼界变得更加开朗和远大。通过思考,他懂得了这样的道理: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1959年9月,鞍钢计划在辽阳扩建一个年产3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厂址弓长岭地处群山环抱的深山沟里。得知此事,雷锋迎难而上,第一个表态服从组织安排,并写决心书请求到辽阳弓长岭化工厂当工人,与“能够克服的困难”面对面!

从繁华的鞍山市调往偏僻的荒山岭,没有职工宿舍,也没有娱乐场所,在雷锋的带动与号召下,50多名青年工人奔赴焦化厂白手起家。起点艰苦,不怕!交通闭塞,不怕!再荒芜的环境,遇到耐得住寂寞的热血青年都没办法!

在人生规划表上,雷锋就是这样时常以“螺丝钉”自居,永远以国家的需要为出发点,申请到党最需要的、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并带动身边同志共同为国家的事业添砖加瓦。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阶段,雷锋这种把自己的命运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精神尤为宝贵。

同年9月,雷锋出席鞍钢青年积极分子授奖大会并发言,他谦逊且自省地说出了自己在日记里写的心声:“我懂得一朵花打扮不出春天,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的道理。”

在19岁的热血青春年纪,这份思考的分量、这份大度的格局足够令人敬佩。为此,正如他在团山湖农场创作《啄木鸟》一诗中写的那样,为了使树长得挺拔参天,绿化原野,造福人类,他愿用辛勤而艰苦的劳动,为万木除病灭害。他不愿做、也千万不做鹦鹉鸟,成天只会学舌!

雷锋爱憎分明的性格不独体现于文字中,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雷锋也做到了知行合一。1961年5月,一件发生在一位同志身上的事,让雷锋觉得“心里过不去”,他立即批评和制止了那位做了损公利己事的同事,丝毫没有考虑这件事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爱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是我的责任,不能不管,今后还应该大胆地管!”雷锋在日记里写出了他的底线与初心!

试想,倘若雷锋在这件看似“事不关己”的事情上左右逢源,为自己评先争优提前争取“民主”选票,为自己利益最大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如果人人都学得如此“聪明”,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谈起!雷锋所做的一件件不起眼小事,恰恰是很多“聪明”人避之不及的“傻”事!因此被喊“傻子”,雷锋也不以为然,心底有个声音告诉他:“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追本溯源,雷锋精神产生的政治条件来自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关于人民当家作主的表述字字千钧。这让雷锋看到,广大劳动人民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人民已经成为历史的主人!

雷锋从一个放猪出身的穷孩子,成为一名有一定阶级觉悟的共产党员,尽己所能地做好日常小事,时刻不忘党的恩情。了解了雷锋的成长经历,也就不难理解雷锋思想上、行动上的初心。就如他在散文《绝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里所写,一定要“‘饮水思源’,发扬革命先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优良传统,全心全意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从军期间不独秀

1960年1月,雷锋光荣入伍。这一年4月,雷锋与30多名新同志一起学习汽车构造、原理等知识。看到有的同志学习、领悟慢一些,汽车教员鼓励学得快的雷锋帮助其他同志。

听到教员的建议后,雷锋在日记里这样写道,“自己学习成绩再好,将来只能开一台车。要是大家学习都好,那不是能开更多的汽车吗?”于是他便立刻行动起来,在小组讨论环节,让受帮助的同志先发言;讨论汽车零部件构造时,一小节一小节地细致讲解。受雷锋帮助的同志很快也在测验中考出了5分的好成绩。

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这一年的9月24日,抚顺钢厂厂报《红星报》刊登了一篇雷锋采写的报道,题目是《积少成多  滴水成河——记傅水奇爱护国家财产的事迹》。雷锋通过手中的笔,记录了一名普通运输司机在车厢内外、运输途中用手绢收集零星遗漏水泥的故事。

当时正逢钢厂“七五一”工程建设,在党提出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背景下,他所在的部队开展了“每人做一件好事迎国庆活动”。这名驻厂部队普通汽车司机的故事很平凡,但雷锋却敏锐意识到平凡背后绽放的微光。就如他在报道结尾写的那样,“一天两天,一点一滴,真是积少成多,滴水成河!”

参军入伍后,从部队战士到抚顺市人大代表,雷锋始终做到有一份光,便发一份热。人们用“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来形容他。但《雷锋日记》中最让人难忘的,并不是他取得的诸多光环与荣誉,让人掩卷惊叹的,反而是他在苦难岁月没有自暴自弃,在和平年代没有躺平懈怠的人格光芒。物质上的贫穷并没有令他心灵匮乏,相反,他的内心世界十分富足。这份富足令他的精神始终处于一种“不争人群中的第一名”“做好人生中的唯一事”的状态之中。

1962年8月15日,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不幸因公殉职。他的离去让一座城市为之动容,当时只有70万人的抚顺市竟然有10万市民自发上街为他送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饱含深情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学雷锋活动在神州大地上蓬勃开展。2023年2月23日,“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座谈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雷锋走了,雷锋在1958年6月7日写在日记中的这段话,时至今日,仍然叩问着人们的心灵!

神州处处有“雷锋”

可以告慰这位共产主义战士的是,在他身后六十年,长城内外时时有他的身影,大江南北处处有他的精神!岁月的脚步迈入2023年的春天,“雷锋”依旧忙个不停!

在山东济宁,“雷锋”是一名塔吊司机!面对工地突发大火,在塔吊整体倒塌前一分钟,塔吊司机操作吊车紧急救援被困塔吊顶的另一名司机。

在湖北仙桃,“雷锋”是40多名村民!面对坠河陷入淤泥中的白色轿车,附近村民自发集结岸边,“拔河式”拯救了车中一对母女。

在浙江慈溪,“雷锋”是开货车的过路者!早高峰期间,看交警一边执勤一边托举被风刮落的电缆线,路过的货车司机见状二话不说,爬上车顶,帮助交警加固线缆,随后默默离开。

在新疆塔城军区,“雷锋”是零下24摄氏度、十级狂风中坚持执行巡逻任务的边防连战士!当狂风像刮走羽毛一般瞬间刮走脚下碎石时,身上拴着绳索、狂风中连成一条线的他们紧紧合抱在一起,只为守护五星红旗永远鲜红地飘扬在边境线!

1962年8月10日,雷锋日记永远停留在那一天。日记最后一句这样写道:“今后,我要更加热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

“奉献”“敬业”“创新”……日记无声,雷锋精神却掷地有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永远是他心中放不下的牵挂。学习他的精神和做法,并融入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14亿颗“螺丝钉”紧密团结在一起,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定能越走越宽广!

(《人民周刊》2023年第6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6期

上一篇:永远将雷锋精神装在心中
下一篇:赏雷锋邮票 悟雷锋精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