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为北大荒留下不灭记忆

本刊记者 武凤珠    2023-08-14 17:59:55    《人民周刊》

2023年春末,北大荒博物馆原馆长、北大荒作家协会主席赵国春新作《北大荒记忆》即将出版的消息传来。新书尚未印刷完毕,电子版本已经发送到记者邮箱。书封选用了代表生机的绿色,如同北大荒黑土地饱含希望的原野,带给人生生不息的能量。

 

 

他写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富春之女李特特等垦荒前辈,“住的是马架子,吃的是大碴子”,有的带着婴儿开垦农场,有的6年不知节假日滋味,有的每天徒步行路上百里……他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身体力行描绘出北大荒精神的形貌。

他写以北大荒为新“战场”的转业官兵——1958年,党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决议通过军垦解决军队复员就业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国防和巩固社会治安,转业官兵们在北大荒东部门户黑龙江密山下火车,徒步进军东北荒原,一路上原野当铺、天穹为被,围着篝火度过漫漫黑夜。

他写汗洒黑土地的知识青年:为抢救机车被火焰毁容的上海知青蒋美华,放弃安置在上海的机会,将自己的心力与情感全部留在了北大荒;印尼华侨企业家之女陈慧中被父亲带到香港定居后,始终难忘在北大荒的激情岁月,捐款数百万元设立助学基金,表达对这片土地无法割舍的深情;来自浙江宁波的“雁岛女儿”陈越玖,即使在弥留之际,仍不忘向党组织要求,“死后将骨灰运回农场”……知识青年是北大荒开发建设中一支充满朝气的队伍,赵国春说:“他们在北大荒懂得了人生,增长了才干。”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北大荒几十万垦荒者的后代茁壮成长,老一辈的精神与血脉在他们身上流淌延续。赵国春写下“垦荒二代”“垦荒三代”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中国短道速滑首枚奥运奖牌获得者李琰、“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孙俊福……“走出去的为北大荒争光,留下来的早已成为北大荒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在他们的身上,北大荒精神、北大荒记忆得以传承赓续。

北大荒开发建设70余载,培养出一批文学艺术人才,也成为孕育北大荒文学艺术的沃土。在《北大荒记忆》中,赵国春历数受这方黑土地滋养的作家、画家等知名文艺工作者:乘转业军人专列抵达北大荒的诗人艾青、在北大荒度过8年知青生涯的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出生成长于黑龙江的作家梁晓声、在北大荒走上相声表演之路的姜昆……黑土地静默无言,培育出的文艺名匠灿若繁星。

“你们是转换阵地,向地球开战。”《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发布后,郭沫若在《人民日报》发表诗歌《向地球开战》,为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壮行”。“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天上难寻。”郭小川的诗篇《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全文铭刻在北大荒博物馆最醒目位置,赵国春用笃定的语气表示:“我敢说,这是北大荒人引用最多的诗句。”他在书中介绍的老电影《北大荒人》、期刊《北大荒》《北大仓》、小说《雁飞塞北》、浮雕《北大荒人颂》等,皆是北大荒精神的载体、北大荒记忆的沉淀。

荒原巨变震撼人心,垦荒精神动人心魄。正如赵国春所言:“虽说北大荒历史厚重,可真能让人刻骨铭心的,也就是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感人故事。”他写下这些故事,为这片原野70余年的风起云涌,留存下不灭的记忆。

 

(《人民周刊》2023年第13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13期

上一篇:展示非遗风采 讲述中国故事
下一篇:寻找金融与产业良性循环之“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