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精彩视频多打磨 媒体融合助传播

——访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实验室制作团队

赵丽岳    2023-12-03 23:05:25    《人民周刊》

人民日报出版社“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系列丛书,将来华留学生精彩的经历和生动的中国故事结集成册。在此基础上,今年,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实验室将“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系列图书进行二次创作和转化,制作成40集短视频,更加直观地展现留学生在中国的故事。每集2分钟的双语短视频由多位不同背景的留学生出镜,故事紧凑、内容丰富,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画面精美、内容动人的短视频背后,是主创团队的反复打磨和诸多心血——素材整理、分工剪辑、字幕译制、初审终审、上线运营,整个制作周期长达3个多月。每一帧内容背后都凝结着剪辑师、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巧思,最终才呈现出亮点十足的精彩视频。近日,笔者访问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实验室制作团队,分享视频制作背后的故事与收获。

媒体融合呈现三大亮点

媒体融合带来的丰富观赏性、内容上强烈的代入感和传播上的多元手段是“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短视频的三大亮点。

在形式上,媒体融合融入了观赏性。“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系列视频,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协同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进行的一次成功的社内融合案例。出版社拥有优质的图书资源,媒体技术公司在可视化产品创作上拥有丰富的经验,两部门的合作是产品形态、人员、纸质媒体和自媒体形式的融合,双方制作团队互相借鉴、共同进步,丰富了素材的形式和观赏性。

在内容上,留学生们“留”下了中华情深。他们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人民的友好、有活力又安全的城市生活,中国观众也感受到外国人眼里的家乡美好。马来西亚华裔女孩在成都求学,第一次去杜甫草堂时,感叹此地就是她想象中的“古代中国”,从心灵深处发出了“这里就是最美的地方,是梦中的第二故乡”。这里的竹林清风、田园风光、秀美山川、寻常巷陌,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长居于此的人们惊叹于家乡的美。

在传播手段上,讲出了中国故事。视频作品在优兔、脸书等国外社交媒体平台重磅推出,以独特的视角传播中国故事;同步在B站、抖音、微博等国内短视频平台上线,网友频频点赞。7月10日,“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第一期短视频上线,瞬间点击量突破3万次。评论区一片“棒!”“好棒!”“用心、用情”的留言,给创作团队以极大的精神鼓舞。这期短视频的传播效果让制作团队深深感受到融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精巧构思精细剪辑

《外国留学生谈中国古诗词》表现出主创团队在构思上的精思妙想。短视频切入点是孟加拉国留学生那佐翻译“求索”一词。他说,“求索”不应仅仅译成“search”,要找到信、达、雅的译法。经过长时间的感悟和收集,他发现自己已经走上了“求索”的求学大道。为了拓宽“求索”故事,团队邀请一位伊朗姑娘讲述在中国学习语言的经历。她说学习语言一定要到街头巷尾,才能体会到语言内在的意蕴。这个过程虽然困难,但她感受到了语言文化的魅力,尝到了“求索”的甜头。短片最后呈现的是一位越南同学在遵义的故事。从遵义会议到脱贫攻坚,中国一直走在“求索”的道路上,以人民为中心,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短视频主题再次得到升华,短时间内点击量超过22万次。

事非经过不知难。两分钟的短视频,要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摆在制作人员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困难。作为可视化内容生产者,团队对于视觉效果的呈现一贯高标准严要求。可是,留学生的很多视频素材居然没有一张适合放在封面的照片,这可让团队犯了难。设计师先经过无数次抠图、设计,再由剪辑师严格把关。剪辑过程需要不断进行头脑风暴,融合众人的智慧。

经过几个月合作,“美丽邂逅”成为同事间的“暗语”和“热词”,是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深接地气的代名词。

主创人员从炎炎夏日奋战到凉爽金秋,蓦然回首,“成功”却在灯火阑珊处。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丽邂逅”之所以赢得频频点赞,得益于多年来面向全国征集的原始素材真实、全面、立体地反映了外国留学生眼中的当代中国生活。创作团队独树一帜地进行了重新汇编,制作成具有专业水准的国际传播作品。这样的尝试具有领先意义,也为制作团队开拓了视野。

互联网时代,传播手段多样,用户选择多元,只有融合才能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美丽邂逅”融传统图书和新兴媒体于一体,辐射青年人群,助力构建海外对中国的认知,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人民周刊》2023年第19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19期

上一篇:窑炭留薪火,雄文育后昆
下一篇:中国之美,让世界看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