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俄罗斯保持紧缩货币政策

李春辉    2024-08-12 14:53:57    经济日报

由于俄罗斯内需增长加快导致通货膨胀加速,7月26日俄罗斯央行宣布加息20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16%提升到18%。俄央行表示,为促使通胀率回落,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将评估进一步提高利率的可行性。不仅如此,俄央行在中期预测中,将2024年平均关键利率预测从15%至16%上调至16.9%至17.4%,将2025年平均关键利率预测从10%至12%上调至14%至16%,将2026年平均关键利率预测从6%至7%上调至10%至11%。总体来看,俄降通胀态度变得更加坚决,一段时期内将继续保持紧缩的货币政策。

本次加息是俄自2023年7月以来的第6次加息。俄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表示,通货膨胀加剧、消费热度不减、与制裁相关的新的通胀风险已成现实等多重因素共同促使本次加息。这意味着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已大幅偏离此前预测的基准情景,宏观经济层面需大幅收紧货币政策,使通胀回到4%的目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俄关键利率已经处于高位,但经济热度仍未降温。一方面,通货膨胀持续走高,民众的通胀预期已连续3个月上升。目前,俄央行统计的通胀年化水平已从1月的7.44%升至6月的8.59%,高利率对物价的抑制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融资规模保持高位,纳比乌琳娜表示,关键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贷款增速,但其动态仍远未达到平衡,贷款需求增速大幅超出预期;财政刺激对借贷的影响超出预期,部分人口收入的增加促使消费贷款增速加快;贷款扩张速度超出预期。在多重“超预期”情况下,当前关键利率水平不足以使信贷恢复平衡。

有机构对央行加息效果有不同意见。俄宏观经济分析与短期预测中心表示,俄央行选择的大幅上调并长期维持高关键利率的应对方式,或将对投资和生产产生更多负面影响,而对于减缓通胀方面效果有限。例如,高利率将抑制投资,由此影响生产并造成供给侧缺口,从而陷入再度加息的循环。该中心认为,加息还可能导致生产和投资向境外转移、抬高债务违约率、预算负担增加等负面效果。

不过,在监管部门看来,抑制当前经济过热,使通胀尽快回归目标水平是当务之急。近日,纳比乌琳娜在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发表讲话时称,为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保护公民实际收入,央行首要任务是控制通货膨胀。

尽管上半年俄经济热度不减,但下半年将呈现差异化走势。根据俄央行发布的中期预测,2024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3.5%至4%,与2023年3.6%实际增速相比差距不大。但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四季度俄GDP实现了4.9%的增幅,预计本年度四季度增幅仅为2%至3%,低于全年平均水平。2025年增幅将进一步收窄,预计全年GDP将增长0.5%至1.5%。

从俄官方预测看,下半年俄经济增长将逐步放缓,并于明年开始趋于稳定。不过有市场机构认为,即便在没有新的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今年四季度俄GDP增长将达到2%至2.5%,低于央行预测。

俄经济增长放缓源自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外部环境风险。由于制裁收紧,俄企业的外贸和跨境支付交易成本增加等因素将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大风险。俄央行认为,企业跨境支付困难叠加紧缩的货币政策将对进口造成限制。另一方面则是动力不足风险。俄宏观经济分析与短期预测中心认为,俄工业快速增长阶段已经完成,有专家表示,当劳动力资源枯竭时,经济增长放缓是不可避免的,而当前3%至4%的GDP增长与俄潜在经济增长动能不符,在经历大规模的经济过热之后,衰退将难以避免。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高位运行 业内建言有序发展避免盲目投资
下一篇:深耕科技创新 拓展成长空间(深度观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