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人气聚 财气旺

香港推动“盛事经济”

王 平    2024-04-09 16:10:29    人民日报海外版

4月6日下午,融合时装、电影、武术、漫画、音乐、舞蹈元素的第二届“香港流行文化节”开幕式在维多利亚公园中央草坪举办,大型户外音乐嘉年华“天空草地”随后登场。流行文化节期间,香港特区政府与业界将在数月内推出20多项特色活动,全方位呈现香港活泼多元的流行文化。

“香港流行文化节”和众多文化、金融盛事一道,为香港汇聚人气、带来财气。特区政府此前宣布,今年上半年共将举行逾80项盛事活动,向世界展现香港作为亚洲盛事之都的魅力,促进本地经济增长。

 

多元文化焕异彩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展现商代精湛青铜冶炼铸造技艺,九鼎八簋九鬲青铜礼器折射春秋礼法制度,“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近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开幕,展出来自河南省10多家文博机构逾150件(套)文物,其中包括 33件(套)国家一级文物。

中外文化荟萃的香港,天然拥有举办跨文化活动的优势。“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展示中华历史文化,是香港特区政府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策划的首个“中国通史系列”展。

“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则反映出香港这片土地可以孕育出独此一家的文化经典。“香港是金庸武侠小说的诞生之地,金庸作品是香港文化的金字招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说,金庸的15部小说被翻译成不同语言,成为世界了解香港的窗口。

近日在香港会展中心登场的2024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汇集243间中外艺廊参展。在香港西九文化区举办的首届“香港国际文化高峰论坛2024”,吸引超过1000名全球参与者。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表示,期望海外参与者体验香港充满活力的文化艺术氛围,更深入了解香港作为艺术、文化和创意产业交汇地的潜力。

金融盛事添活力

今年以来,多个大型金融盛事在香港连续登场,1月有第十七届亚洲金融论坛,2月有“香港绿色周”,3月迎来囊括四大国际级金融盛事的“金融盛事周”。

第十七届亚洲金融论坛吸引全球逾3000名金融和商界精英齐聚香港。论坛设有超过40场不同形式的主题讨论、政策对话和专题工作坊等,与会者围绕环球经济展望、中国机遇、投资前景、金融科技等热门议题展开讨论。

首届“香港绿色周”6天举办18场论坛和活动,共吸引超过5000名海内外嘉宾。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特区政府提出将香港建设成为“国际绿色科技和金融中心”的愿景,香港有非常好的条件成为“绿色超级联系人”,汇聚海内外的企业、资金和专业人才。

3月,为吸引全球家族办公室而设的第二届“裕泽香江”高峰论坛、探讨全球气候问题与绿色经济的首届“世界合一论坛”、首届全球投资峰会、首届《财富》创新论坛在同一周内登场,展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软实力。

金融盛事提高了香港的能见度和吸引力。陈茂波说,特区政府在吸引企业来港方面取得良好进展,截至今年2月,已有58个家族办公室在港成立或扩展业务,另有超过100家表示已决定或正准备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自2022年12月成立至今,已吸引近50家重点企业落户香港,未来几年将创造1.3万余个就业机会。

文体活动引客来

缤纷的文体娱乐活动提高了香港的幸福指数和魅力指数,吸引游客前来造访,也为他们的旅程增添更多难忘色彩。

香港旅游发展局表示,今年将举办六大旗舰盛事,分别为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香港单车节、香港美酒佳肴巡礼、香港缤纷冬日巡礼、香港跨年倒数以及新春国际汇演之夜。旅发局预计,2024年访港旅客人次可达4600万,同比增加35%。

近日举办的铁人三项世界杯香港站,首次选址于闹市区。中国香港铁人三项总会会长周俏男说:“希望通过本届赛事在闹市建立崭新赛道,作为申办下年度世界杯赛事的筹码。”

演唱会是香港“盛事经济”的重头戏。2023年,香港的流行音乐演唱会市场火爆,平均每月有两名歌星举办大型演唱会,红磡体育馆(红馆)近一年来使用率接近100%。

香港正在进行的场馆基建将让更多更大的演唱会成为可能。旅游业者估计,在可容纳3.5万人以上的大型演唱会场馆落成后,每年仅门票收益就可增加14亿港元,并为整体经济带来52亿港元的效益,创造超过1.6万个就业机会。

香港旅发局6日宣布,首场海上烟火表演将于5月1日晚在维多利亚港登场,为“五一”小长假打响头炮。旅发局总干事程鼎一说,“五一”假期是内地旅客的出游旺季,加上5月香港将举行连串盛事活动,旅发局将把握契机,呈献不同主题的海上烟火或无人机表演,为旅客的香港之行锦上添花。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孟加拉国多举措促进出口
下一篇: 中国吸引外资的综合优势不断夯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