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擦亮普惠金融为民底色

兰日旭 林志伟    2024-07-31 09:46:16    经济日报

当前,如何在分类施策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普惠金融供给格局初步形成,县域银行机构实现100%覆盖,乡镇银行金融机构覆盖率达到约98%,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持续优化,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业务迅速发展,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近5年年均增速约25%;服务普惠金融的信用与信息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大幅提高,普惠金融发展的各项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

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普惠金融列入必须做好的五篇金融大文章。金融监管总局在2024年5月份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5年,基本建成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助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普惠信贷体系巩固完善;普惠保险体系逐步健全。

面向未来,我国要建成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既要推动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也要推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效。要看到,在普惠金融持续发展过程中,类似村镇银行、地方银行等中小金融组织风险普遍较大。基于此,要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条件下,增强服务覆盖面,擦亮普惠金融为民底色。

一方面,聚焦痛点难点,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加快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融服务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加快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从源头上降低普惠金融的服务成本、扩大服务范围,并拓宽对新产业主体的风险评估信息渠道来源,精准识别风险,提升信息准确性,提高金融风险定价效率和可靠性。银行保险机构要公平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鼓励开发符合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根据涉农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特点,探索丰富增信方式,优化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金融支持力度不减。提升特定群体金融服务质效。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包含资本市场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尤其是大银行与中小银行之间要建立有序竞争、错位竞争的格局。持续完善支付清算体系,做好乡村振兴相关的金融信息服务,强化对高标准农田、种业振兴、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融资支持,让服务触及更多乡村、边远地区以及中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增加普惠金融渗透性和服务的高效率。围绕多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支付体系建设路径,建立健全高效、便利的支付体系,推动移动支付、数字货币等向经济不发达地区下沉,通过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外贸总值再创佳绩 京津冀协同展新貌
下一篇:三茶统筹焕新产业名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