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学者成功构建海洋锌循环的平衡模型

朱汉斌 任颖芝    2024-08-12 17:50:01    中国科学报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邓义楠团队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深海锌循环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性认识,并成功构建了海洋锌循环的平衡模型。相关成果近日以《海洋锌同位素平衡:深海远洋沉积物的关键作用》为题发表于《地质学》(Geology,Nature Index)。

论文通讯作者邓义楠表示,锌,作为支撑全球经济命脉的关键金属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前沿工业领域。海洋是锌的重要储库,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深海锌的主要赋存形式及其在全球海洋中的循环机制认识不足,这不仅影响了对深海锌资源储量的精确评估,也阻碍了对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功能的全面认知。

该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联合资助下,全面对比分析了东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深海远洋沉积物中锌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系统阐明了深海沉积物中锌元素的来源、富集机制以及主要赋存形式。

传统认为,海洋的锌主要赋存于生长在沉积物表面的铁锰结核和海山上的富钴结壳中,但研究发现,富含铁锰氧化物的深海远洋沉积物才是现代海洋中锌的主要储库。此外,无论是热液区还是非热液区,深海沉积物中的锌均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中,这些氧化物如同微小的“捕锌器”,从浩瀚的海水中捕获并富集锌元素。

基于上述新的认识,该研究重新评估了深海氧化沉积物中锌的通量,开创性地构建了海洋锌循环的平衡模型。该模型为利用锌同位素反演古气候与古环境开辟了新途径,为我国乃至全球深海矿产资源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记者获悉,近年来,邓义楠团队基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多年深海地质调查获取的深海样品,在深海元素循环和富集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为深海矿产资源的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向“新”向“绿”,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下一篇:气候变化了,小麦育种策略也要调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