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泥里生花“中国白”

本刊记者 付冰冰    2024-01-25 22:27:18    《人民周刊》

一捧高岭土,万千“中国白”。承载着欧洲世界对中国“东方想象”的德化白瓷,既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见证。孟冬时节,原定11月闭展的“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延期。萧瑟寒风中,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观众加紧步伐,只为一睹东方美学的传世魅力——在缤纷繁华的世界里,与一场澄净无暇相遇……

 

国家博物馆“中国白——德化白瓷展”现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创作的白瓷作品《纸》。
本刊记者 付冰冰摄

 

400件(组)德化白瓷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信步展厅现场,400件(组)德化白瓷作品构成“五彩斑斓”的“中国白”,令观众不仅惊叹于陶瓷艺术家的精湛技术,同时升腾起浓浓的文化自豪感。

身着0.2毫米厚度白纱、发丝纤毫毕现、衣袂飘飘的“玉漱公主”神情淡然望向远方。这是由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连德理历时半年创作的《神话》。

不知何处清风徐来,几百张“纸”在密闭展柜内半卷半舒,似在等待有人将其抚平、挥毫泼墨。这是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创作的《纸》。“纸”由几百张瓷泥堆叠烧制而成,脆弱而坚硬的瓷胎色如白雪、薄如蝉翼,技惊四座。

头挽高髻、莲眼低垂,双手藏于袖中,足下踏浪,似在大海波涛中乘浪而行。这是被国际友人誉为“东方维纳斯”的《渡海观音》,由福建德化陶瓷艺术家郑建冰创作。今年5月,登山爱好者曾宪杰成功登顶珠峰,在峰顶将《渡海观音》与五星红旗一同向世人展示。3个月后,这座高41厘米的“珠峰款”《渡海观音》现身国家博物馆……

通过现场观众的手机,不同创作主题的德化白瓷作品以短视频、动态照片等形式刷屏社交媒体。无法前往现场、在小红书等平台“种草”的各界人士通过网络与线下观众联动,得以弥补遗憾、一饱眼福。

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中部、泉州西北,素有“闽中宝库”之称的千年古县德化因白瓷名扬古今中外,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白瓷器,出德化县。”明初弘治年间地方志《八闽通志》证实,德化是白瓷诞生地。“德化窑在宋代开始烧制白釉器物,到了明代已烧成象牙白,瓷质光泽,温润如玉。”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也对德化盛产白瓷有所记载。

不仅如此,世界上首部陶瓷专著《陶业法》、世界上第一幅陶瓷工厂规划图《梅岭图》都在德化诞生。因县内戴云山区富含高岭土,此土铝、硅含量较高,氧化铁含量低于0.5%,让德化拥有了盛产白瓷的客观条件。

采集瓷土后,陶瓷匠人通过两种方式对瓷胎进行塑形。一种是综合石刻、木雕、泥塑的技法,通过捏、塑、雕、刻、刮、削、接、贴技法,直接对瓷胎塑形;另一种是通过模具注浆拓印。

陶瓷是火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当陶瓷匠人完成采集瓷土、雕塑成型两个步骤后,便开始进行烧制工作。在这个环节里,瓷胎因配方、火候、纯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白色。

白,既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态度。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闪耀光彩,德化白瓷孕育出了不同特质的“白”。

“青白”莹润似玉、白中泛青,“孩儿红”洁净莹亮、白中蕴红,“高白”冰肌玉质、高洁无暇,“猪油白”莹厚细腻、油滑明亮,“建白”质如脂玉、白中泛黄,“象牙白”坚韧莹厚、细腻温润……

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由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等22处遗址组成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德化窑址古迹正是这一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见证海上丝绸之路蓬勃发展

当普普通通的泥坯与1300摄氏度的高温相遇,在德化瓷窑里历经灼烧与淬炼,深山里的瓷土便浴火涅槃为通体洁白、极富玉器质感的德化白瓷,与马可·波罗笔下“一枚威尼斯银元换取八个瓷杯”的美器一道,同丝绸、茶叶结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浪花远赴欧洲,一展泱泱华夏之美。

兴于唐宋、盛于元明。德化把握住当地富含高岭土的优渥“先天条件”,经过唐、宋、元历代积累,其陶瓷业从窑场规模到制瓷技术均得到长足发展。至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后,德化白瓷便迈出国门,从此惊艳欧洲数百年。

在长达数个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在世界陶瓷史的记录里,一抹清雅澄明、纤尘不染的“中国白”,不仅成为德化白瓷的代名词,更使德化白瓷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

见到德化白瓷后,西方社会毫不掩饰对德化白瓷的喜爱。法国人为德化白瓷起名“Blanc de Chine”(译为“中国白”)。奥古斯都二世在位10余年间,更是亲自下令,让国内最好的匠人仿制德化白瓷。

尽管仿制未能成功,但西方学术界对德化白瓷的研究却从未停下脚步。与展览同步举办的“中国白·德化瓷文化专题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侯样祥研究员介绍,西方学者对中国陶瓷的研究著述颇多。例如,沃尔克的《瓷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波尔德利的《陶瓷与东印度公司》、凡·戈怡德森·霍布曼的《中国清朝瓷器》、史蒂克的《中国瓷器》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白——福建德化白瓷》作者、英国古陶瓷专家唐·纳利成功对德化白瓷进行了断代。

唐·纳利通过史料记载的德国奥古斯都大帝购买德化白瓷的采购记录、陶瓷镶嵌物器皿上的纪年铭文、年号款等对“中国白”进行断代,判断“中国白”特指1675年—1725年生产的德化白瓷。

如今,古窑重生,旧焰复燃。熊熊窑火照亮的,不仅是德化白瓷的生命,更是人类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西方社会通过对古代中国增强了解,有助于在文明交流与互鉴中理解今天的中国。

“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出海”数百年的德化白瓷“中国白”的故事,正是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的生动验证。

独特风格是陶瓷立身之本。德化白瓷虽朴素淡雅,却拥有“天下未能与之争”的大美。拥有大美而不自骄的它,虽然只是工匠从山里捧出的一捧泥土,但经过一代代匠人匠心传承,能与各国热爱生活的人们美美与共。大道至简,浮世万千,而它,纤尘不染。

(《人民周刊》2023年第23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23期

上一篇: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