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江西赣州市持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优化发展环境 加大引才力度

曾传辉 朱 磊    2024-03-27 10:39:21    人民日报海外版

前不久,江西省赣州市长征广场上,赣州市2024年春风行动就业招聘大会举行,500家企业带来2万多个岗位,吸引2.8万人入场咨询。

服务保障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稀土集团等落地;分领域分行业制定人才政策,对特殊人才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近年来,赣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重要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吸引了大批人才来此发展。

截至2023年12月底,赣州已引进院士105人,引进高层次人才700余人,以及各行业急需紧缺人才4.61万人。

秉持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引才思路,赣州推动20个县(市、区)在大湾区设立引才工作站,实施“双聘制”“第三方引才”等制度,吸引大湾区高水平人才到赣州指导创新、实施项目。“赣州强化城际人才合作,与广州、佛山签订合作协议,引才力度进一步加大。”赣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赣南春暖花开,树木吐绿,艾草茂盛。“艾草要摘最上面的叶子才嫩。”在赣州市赣县区茅店镇东田村,村民成中正带着来自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的63名青年人才采摘艾草,做客家传统美食艾米果。

洗艾草、煮艾草、磨米浆、沏浆、揉团……在成中正的指导下,大家很是忙碌。“平时我们大多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有机会来到村里参与劳动、品尝美食,丰富了我的生活。”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郑智说。

赣县区建立与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常态化交流机制,做好青年人才沙龙活动品牌,倾听了解人才心声与需求,组织青年人才深入农田,体验传统劳动,帮助他们融入当地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已举办6场活动,500余名青年人才参与。

人才引进来,也要保障好。近年来,赣州持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对重点人才实行政策支持“一事一议”,为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稀土集团提供上门服务,按需解决入驻专家项目资金等问题;对重点群体提供专项支持,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来市留市就业创业“12条措施”,在求职交通补贴、生活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对重点问题系统解决,5年完成10万套人才住房建设,保障人才在赣州安居乐业。

优化政务服务,帮助配偶就业,来赣州就业创业的人才通过“赣州人才服务平台”,能一站式解决有需求的“关键小事”。人才小镇、人才公园、人才港,一大批服务保障设施陆续建成,吸引优秀人才扎根赣南老区,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赣州做强人才平台,做实引才育才措施,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批行业领军人物、创新团队、青年人才来到赣州创业发展。人才兴,赋能产业强。2023年,赣州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营收分别达到2700亿元、1800亿元、1700亿元;501家高新技术企业获认定公示,较前一年增加107%。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综合保税区“一票多车”试点落地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