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中关村示范区各分园去年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

2024-07-25 16:12:29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高枝)中关村示范区各分园目前已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96万家、独角兽企业92家,2023年分园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昨天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分园改革提升发展情况的报告及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的意见建议。

“一直以来,中关村示范区各分园在强化基础研究、产业规划布局、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孟繁华表示。例如,各分园加快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合成生物制造等产业集聚区,打造了一批标杆孵化器、特色产业园和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园区软硬件服务水平。对科技企业加大全周期支持力度,面向9个区下放评审权限,针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试点,申请时间较常规流程压缩80%以上。目前已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96万家、独角兽企业92家,2023年分园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

“虽然中关村分园改革提升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距离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建设目标还有差距。”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认为,部分园由于产业定位不清晰,导致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不够聚焦,产业发展存在一定随意性,项目引进和建设不同程度存在重复建设、资源分散、同质发展、同业竞争等问题。产业特色发展所需的空间资源不够集中,地块“小”“散”问题突出。一些分园的企业梯度结构不够合理,数量规模偏小。分园运营平台公司的市场化、专业化程度还不高。在京高校毕业生留京率持续下跌,园区优秀青年人才、企业研发人才、高素质产业人才等群体稳定性呈下降趋势。

为此,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建议,分类推动各分园产业高质量特色发展,应在空间优化、产业集群、企业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强化空间集中连片利用,尽快编制实施园区空间优化提升方案。聚焦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定位和未来产业新赛道,明晰各园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健全产业引导和项目准入退出机制,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等吸引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强化企业梯度培育,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壮大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高成长高价值型企业,激活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打造覆盖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创新型企业矩阵。探索政府基金加大对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的引导支持模式,增强企业在中关村发展的属地“黏性”,实现发展利益共创共享。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央行年内第二次降低贷款利息 南京房贷利率将迎“2”字头
下一篇:今年全市酒店接待人数有望破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