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你家这新房真的气派!”“不仅房子漂亮了,环境也好,边上就是党群服务中心,走,我带你转转。”8月20日,嘉兴桐乡市洲泉镇岑山村农户蒋兴寿领着亲戚到自家的3层新房参观,和原先杂乱、破旧的老房子相比,如今的新房宽敞整洁。“门前的路也平坦了,房子也不漏水了!”蒋兴寿笑容满面,腰杆都挺直了不少。
漫步嘉兴农村,一栋栋农房错落有致,大都青砖黛瓦、屋顶斜度大、傍水而居……尽显江南水乡民居特色。2024年,浙江省实施和美乡村“三大行动”,涵盖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其中,聚焦农民群众改善需求的农房改造备受百姓关注。
纵观嘉兴农村,居住和布局较为分散,不少农房由于年代久远,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水、外墙破损等问题,建筑风格也相对落后。“我们按照‘政府引导、农户主体’原则,以改善农村住房结构性能、彰显农村住房特色风貌、提高农村住房居住水平为目标,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农房改造。”嘉兴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前,嘉兴市建设局多次召集各县(市、区)召开农房改造行动工作座谈会,研究讨论农房改造具体实施内容以及工作“路线图”。各县(市、区)借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动实施农房集中连片改造,改善整村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补齐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短板。“我们坚持‘谁所有、谁改造’‘谁使用、谁改造’原则,从群众自身意愿出发决定是否改造,尽力支持但不大包大揽,以好政策、好服务、好环境激发群众实施改造的内生动力。”嘉兴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开展农房改造工作时,部分老百姓不知道怎么改好,也有些老百姓找不到专业的人来设计和施工、分不清合法改造与违法建设的边界。嘉兴通过宣传动员、政策激励、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群众找准需求、找对方法。比如,平湖市、海宁市建立农民建房正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新建改造农房的形式、色彩等要素;嘉善县、海盐县、桐乡市深入推进设计师下乡行动,现已覆盖308个行政村,签约专家120名。
立足各地资源禀赋,优化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嘉兴坚持以和美乡村建设为统领,组团式推进特色精品、康居、宜居乡村建设,推进以自住房微改精提、古民居修缮保护、危旧房拆改整治、闲置房改造盘活为内容的“四房共改”。平湖市新埭镇探索创新农民建房政府统建模式,由政府统一对农房以及周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规范新社区农房建设过程的同时,扎实提升农民住房品质,通过统建模式,该镇星光村星光社区三期已经启动农房建设152户;海盐县百步镇桃北村编制《海盐县百步镇桃北村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综合考虑实施情况、村民意愿、设计方案、相关政策等方面,坚持村庄布局总体结构和规模不变,进行适当的边界优化,尽可能体现现代水乡特色,形成桃北城乡一体新社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底,全市共完成农房改造6881栋,完成率为97.6%。
在改造时,嘉兴突出“浙派韵味、地域特色、风貌协调、文化彰显、功能现代、安全经济、绿色宜居”的浙派民居建设理念,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注重运用乡土手法、乡土材料,尊重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用“绣花”功夫塑造公共空间和人居环境,一座座具有地域特征、文化特色、时代特点的现代宜居农房正逐一登场。“我们将加强技术服务指导,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线上线下为农民建房提供技术指导,督促指导规范开展农房改造行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打造以‘田水树房’为特色的‘江南民居’村庄典范,体现红船旁诗画江南乡村韵味。”嘉兴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