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开鲁县:社会化服务赋能乡村振兴

2024-11-22 15:57:12    内蒙古日报

“我家有20多亩地全部流转给村合作社,我闲下来在合作社打工,一年四季在合作社干活。两人一年能赚七八万块钱,再加上土地流转和粮食补贴的钱,一年收入10万块钱。”11月18日,通辽市开鲁县黑龙坝镇合力村村民成炳栋告诉记者。

成炳栋2023年响应村集体号召,把自家的20多亩地流转给合作社,他则在合作社打起了工,加上土地的收入,比原来增加了不少。

近年来,开鲁县以整县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多环节托管模式破解土地零碎片化、生产低效化、劳动力老龄化难题,有效激发土地潜力,形成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增收、土地增效的良好发展局面,为乡村振兴聚势赋能。

黑龙坝镇合力村共有耕地3600亩,全部实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2023年,合力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种植糯玉米1700亩,利用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建设加工厂,不仅村集体有了收入,也让因为有了产业支撑的合力村“流量倍增”,备受瞩目。

“通过糯玉米加工,村集体增加了近10万元的收入。下一步,我们将对糯玉米、玉米碴、玉米面、玉米粉、玉米面条进行开发,壮大我们合力村的集体经济,增加合作社成员和老百姓打工经济收入。”黑龙坝镇合力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艳青信心满满地说。

随着整村推进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日渐成熟,以往经营土地浪费人工量的情况,不再成为牵绊乡村发展的瓶颈,农户腾开手来搞发展,越来越多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不断涌现。

辽河农场九分场是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村,在分场党支部的牵线搭桥下,九分场90户村民将3180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了专业合作社。农民们围绕牛产业发展“牛经济”,实现一户“双收”。

“我们分场基本家家户户都养牛,土地流转以后,双方增收,妇女在家养牛,男的做长途贩运或者做其他产业,多方面促进九分场增收。”辽河农场九分场党支部书记朱国芳说。

2024年,开鲁县将落实全市千万亩现代节水高产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社会化服务模式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玉米单产提升技术推广应用,落实社会化服务100万亩,落实整镇推进社会化服务3个、整村推进社会化服务40个。按照“集体引领、合作社推动、农户参与”的模式,通过抓试点示范,做给农户看;算好经济账,帮助农户赚;抓观摩培训,带着农户干,为农户吃下“定心丸”,替农户种好“舒心田”。

开鲁县将持续加大社会化服务推广,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构建多种模式,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以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程土地托管服务,实现土地有效整合,农民增收路径不断拓宽。(记者 李佳雨 开鲁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吕志敏)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金华推进跨界河湖协同共治
下一篇:“借港”出海,从黄骅驶向洛杉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