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见证中华海洋文明的起源与传播

周振宇    2024-04-19 10:56:13    学习时报

 4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西米纳举行会谈时指出:“我在福建工作期间就了解到,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岛国的南岛语族,就是起源于福建。特别是福建平潭这个地方,当地的壳丘头文化遗址有很多考古发现,是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习近平主席所讲的壳丘头文化遗址,指的就是当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壳丘头遗址群位于福建省平潭岛北部沿海山麓背风坡地上,包含壳丘头遗址、西营遗址、东花丘遗址和龟山遗址等遗址点,总面积超16万平方米。壳丘头遗址群是福建沿海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主要文化层的堆积物80%以上为贝壳,居民采集食用的贝类有19种之多,其中绝大部分为丽文蛤,也是台湾海峡西岸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该遗址群对研究实证中华海洋文明的起源与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南岛语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一个语系,“南岛语族”是唯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岛屿上的族群,人口约3亿,以福建为中心的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则是“南岛语族”向大洋迁徙的重要起源地。在考古学研究领域中,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既是我国史前海洋文明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与太平洋地区早期文明扩散、交流、互动的直接证据;既承载着中华文明由内陆向海洋扩散的重要历史,也为加强文明互鉴、美美与共,搭建中国与太平洋地区的文化桥梁提供了支撑基础。
  距今约6000—4500年的台湾大坌坑文化被认为是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代表性遗存,而以壳丘头遗址群为主体的平潭壳丘头文化与台湾大坌坑文化有诸多相似之处,具有相近的文化内涵,壳丘头遗址群的考古发现建立了东南沿海岛屿地区距今7500—3000年考古学文化序列。其中,西营遗址距今约7300—6500年,代表了目前平潭岛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陶器以夹砂灰陶、黑陶、红陶等为主,器形包括圜底釜、钵等,表面装饰多样。壳丘头遗址距今约6500—5000年,陶器以夹砂陶为主,表面装饰以压印贝齿纹、戳点纹、刻划平行条纹等为主。东花丘遗址距今约4000—3500年、龟山遗址距今约4000—3200年,主要代表着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存。从考古学文化的早晚关系和发展演变规律来看,早期史前文化有从内陆向沿海逐步发展的趋势,台湾海峡两岸史前文化交流关系密切,因此福建沿海地区被认为是南岛语族早期人群形成和向台湾扩散的重要出发地。
  而地质学研究表明,台湾海峡在人类存在的更新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陆地,所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也印证了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多次往返大陆与台湾岛之间。在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福建沿海发生过数次海进海退事件,台湾海峡也数次成为陆地或陆桥,距今约8000年左右海平面低于现今约16米,很可能存在“东山陆桥”通向台湾岛。我们目前新发现福建沿海的史前遗存以及马祖“亮岛人”都生存于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壳丘头遗址群的考古发现,不仅证实台湾的南岛语族早期人群发源于大陆福建沿海地区,而且揭示出海峡两岸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文化关联和共同的文化起源,也间接证明福建沿海地区是太平洋岛国南岛语族的起源地。
  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前海洋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壳丘头遗址群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依托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考古学研究,不仅可以探索中华文明的海洋性起源和早期发展,旨在以海洋视角揭示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的宏大进程,还能揭示其对周边地区尤其是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深远影响。
  南岛语族早期人群从陆地到海洋,逐渐形成具有海洋性的族群特征,壳丘头遗址群的考古发现是这些特征的实物证据。这种海洋特性生根于整个东南沿海区域的史前文化中,反映在空间利用方式、居址特征、动植物资源利用种类和方式等方面。
  在居址位置方面,先民选址集中于滨海三角洲处的低缓山丘或岗地,背山面水。在空间布局上,聚落规模不大,划分为小而分散的居住区,建筑主要为杆栏式。通过对壳丘头遗址群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生活方式和主要经济活动。在动植物资源利用种类与方式方面,他们以采集野生植物果实、采捞贝类和鱼类为主,同时狩猎小型动物、掌握原始的农业技术,并能根据环境进行有限的饲养与种植。遗址贝壳堆积中发现的贝类种类丰富,其中牡蛎数量最多,其次为泥蚶、文蛤、青蛤等。动物包括龟类、鸟类、水牛、鹿、海豚以及各种鱼类,均属于野生动物,反映出鲜明的渔猎经济形态。遗存中还发现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的植硅体水稻遗存,这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岛屿最早的水稻遗存。此外,还有稻谷、黍、粟、豆类等农作物淀粉粒遗存,这些都揭示出不同时期海岛史前人群的农业行为。
  由此可见,海洋资源的广泛利用和成熟的农业技术,显示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多样化的生计模式,体现出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的显著特征。壳丘头遗址群的重要发现,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史前海洋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华文明海洋性起源的重要实证,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演进过程。
  除此之外,从南岛语族分布领域的境外考古发现中,也能找到南岛语族或者是壳丘头文化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地区扩散的佐证。在南岛语族分布的南太平洋地域内,普遍分布着很多相似的物质文化现象,如段石锛、肩石器、树皮布等标志性器物。这些器物由东亚大陆向南太平洋诸岛传播,显现了中华远古文化的重要影响力。通过系统深入研究这些器物,管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不同区域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向与线路,对理解新石器时代人类跨越太平洋的实践活动,廓清海上丝绸之路史前史也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及南海海域海洋考古工作的开展,我们将勾勒出史前和历史时期我国先民利用海洋资源探索海洋之路的历史画卷,对认识和理解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演进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时代散文新创作论——新时代散文创新发展研讨会发言摘编(二)
下一篇:《大明会典》:集古代官修政书之大成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