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一座中都城 半部元朝史

陈力丹    2024-04-22 11:35:09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村西南约400米处。这是一座曾遗失600多年,1999年才又被发现的元代都城遗址。

 

上世纪90年代确认北羊城遗址为元中都遗址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刚登基不久的元武宗海山下诏“建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立宫阙为中都”。

“旺兀察都”即现在张家口市张北县馒头营乡一带,位于大都和上都之间的驿道上。海山要建成中都,为加快进度,先后“发六卫军万八千五百人”、令“上都卫军三千人”加入,共计21500人施工。从元大德十一年七月至大元年(1308年)七月,仅13个月建成宫城,后又加建宫城角楼、宫城外的皇城和皇城外的郭城。

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武宗去世,他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仁宗)继位后很快宣布罢建中都。也就是说,“元中都”作为都城仅仅3年,但该地仍作为行宫使用多年。至正十八年(1358年),红巾军烧毁中都宫阙,“元中都”的概念逐渐消失在历史的记忆里。

随着元朝的远去,无人知道“旺兀察都”这个地名了。持续400年,元中都遗址被误为是辽代将军白天佐的家城,俗称“白城子”。近200年,又被误认为是辽代牲畜交易市场的北羊城遗址,1981年还被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在1981年,张家口一中语文教师尹自先自费考察北羊城遗址,第二年在《张家口日报》发表文章,大胆提出“此城实为元代中都城遗址”。1997年,在“元中都学术研讨会”上,认定白城子遗址为元中都遗址。1998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当时的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白城子”进行考古挖掘。经过考古发掘,最终作出了北羊城遗址实为元中都遗址的结论。

2001年,元中都遗址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8年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

为考古、古建、史学界提供多项研究实证

元中都是蒙元四都(和林、上都、大都、中都)中最晚的一座,代表了当时的建城理念和建筑水平。笔者来到元中都遗址正值中午,骄阳之下天高气爽,几片白云衬托着湛蓝的天,从南到北成纵向长方形的巨大郭城、皇城、宫城遗址尽收眼底。不是因为站在高处,而是这里一马平川,视野太好了。

这座都城遗址没有后代建筑的迭压,后世覆盖土层仅10-30厘米,从而成为保存好、破坏少的元代都城遗址。元中都与元大都一样,均为三城相套、中轴对称、工字大殿等。典型的回字形城郭。通往主大殿的中央御道,由黄色龙纹砖铺建。

宫城南门面阔88米,3个门道,地面铺玄武岩条石,为三观二阙三门道木结构的过梁式宫门,目前仅留存底部巨大石基。看到元中都博物馆里的复原图,更体验到“三观二阙三门道”的雄伟。

宫城是元中都的核心部分,有四门和角楼。宫城内显露地面的有27处建筑遗址。宫城中心大殿的台基分为两层,呈工字形,自南而北由月台、前殿、柱廊、寝殿、东西夹室和香阁组成,下层为宫殿回廊,共有7条上殿坡道。

中心大殿北侧没有门,也没有上殿通道。不设北门可以防止冬季北风直接灌入殿内,而夏季殿内不需南北通风就很凉爽,这显然是因地制宜的建筑理念。

中心大殿很高,各处回廊外部下方布满汉白玉螭首。回廊各处90度拐角的角部螭首极为珍贵,身躯前扑、头部微昂、双角贴颈、两耳后抿,双前脚用力后登。这种蓄势待发的迅猛力量感,把游牧民族特有的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元代雕刻极品。

宫城中心大殿遗址还出土了一件青石六六幻方,刻有古印度-阿拉伯数码,蕴含着精妙的数学原理。幻方石板是我国数学上应用阿拉伯数字的实物记录,也是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

元中都宫城的角楼颇为特殊和精致,是奇特的“三出阙角楼”。目前挖掘和整理好的是元中都宫城西南角的角楼。由于有一定难度,对角楼的发掘历经1998-2000年3年才大致完成,出土了大量形制巨大的琉璃釉陶龙、凤、海马、行什等屋脊部装饰构件和浮雕龙纹的瓦当、滴水。这些建筑构件均体现了角楼的皇家性质。宫城西南角楼残存台基高5米多,最大宽度16米,双向三出阙的墩台形制,夯土外包砖。角楼台基平面呈曲尺形、从宫城西南角起向东向北呈三级缩折后分别与宫城的南墙和西墙连接。富丽堂皇的屋顶装饰,在视觉上的确给人气魄雄伟之感。

元中都为考古、古建、史学界提供了多项难得的研究实证:“工”字形中心大殿,“三观两阙三门道”梁柱结构的南门,奇特的“三出阙”角楼……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时代散文新创作论——新时代散文创新发展研讨会发言摘编(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