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是苗族聚居地,民族特色鲜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现“黔西市”)化屋村考察时,点赞苗绣、蜡染等少数民族非遗技艺和文化,并与蜡染师彭艺亲切交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罕见的上古文明活化石”
苗族是由中原迁徙到云贵高原的古老民族,由于没有文字,苗族人民以针线为笔墨,将创世神话、迁徙历史和细腻情感,镌刻在服饰之上。因此,苗绣不只是单纯的民间工艺品,而且是一部记录了文明源头的“无字史书”,具有承载文化记忆的重要功能。著名作家阿城在其所著的《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一书中称赞苗绣是“罕见的上古文明活化石”。
历史上,苗族经历数次大迁徙,形成多个分支,传统服饰和服饰上的刺绣纹样,成为各个支系之间相互区分、每个支系内部相互认同的重要标识。不同的苗族分支,具有不同的苗绣表达。透视苗绣图案,可以观察到这个古老民族朴素的人生哲学。比如苗绣中大量出现蝴蝶纹饰,源于苗族认为蝴蝶是他们共同的始祖和信奉的母神;苗绣图案中存在着大量的太阳纹、云雷纹、山川纹、折枝花卉和各类动物纹饰,体现出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拜;苗绣图案中的葫芦、石榴、葵花、蝴蝶、鱼等纹饰,寓意着他们对儿孙满堂、粮食满仓的希冀等。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曾丽在其所著的《苗绣图源》一书中收录了100幅古老正宗的苗绣传统纹样,每一幅都有着史诗般的故事。
2006年,苗绣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绣的历史文化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其图案中记录的族群历史、纹饰中流露的朴素哲学,另一方面体现在其艺术呈现和工艺造诣上的精妙绝伦。目前共有花溪苗绣、雷山苗绣、剑河苗绣、凯里苗绣、台江苗绣、松桃苗绣、湘西苗绣等7处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从绣法上来说,苗族刺绣大致有平绣、锁丝绣、扁带绣、梗边绣、打籽绣、布贴绣、堆绣、锡片绣、破线绣、辫绣、挑花等。其风格技法迥异,在刺绣的基础上同时运用蜡染、织锦等装饰手法,色彩鲜明、图案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化屋村考察时称赞道:“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苗绣既传统又时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新时代的苗绣蓬勃生机。一方面重视原汁原味的传承,将老祖宗的东西原原本本地传下去,认认真真传承好国家级非遗项目,这是苗绣的根,也是历史的见证。另一方面则着眼于市场的需求,在传统苗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将传统技艺和当代审美相结合,将传统手绣和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相结合,将苗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时尚潮流之中,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苗绣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苗绣超越民族手工艺之外的大美,渐渐惊艳外界,被世界看见。20世纪80年代,日本工业技术中心研究员鸟丸贞惠来到中国访问,无意间接触到中国苗绣,苗族丰富的纺织工艺与文化,令她震惊。随后她开始走遍中国贵州大小苗寨,记录苗族民间服饰手工艺。其女儿鸟丸知子受母亲的影响,随后加入到此项工作中来,母女二人接力30年开展田野调查,著成《一针一线: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一书。2003年10月,国家民委推出的“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服饰展演”作为法国中国文化年开幕式,在巴黎卢浮宫上演,苗绣作为开场展示,将台下的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深深吸引。2023年9月24日,由贵州省政府主办的《中国苗·艺术展》在意大利米兰开展。上百件贵州苗绣珍品惊艳亮相,繁复精美的纹样图案、细腻绣制的手工工艺,展现了贵州苗绣源远流长的艺术风采,成为2024春夏米兰时装周一大关注焦点。国际时尚界人士对苗绣的技艺之珍和品相之美称赞不已。
既是文化也是产业
苗绣既是文化也是产业。2013年,贵州省政府下发《关于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的意见》,十几年来几十万绣娘、画娘、染娘依靠自己的一双巧手过上了管着家、背着娃、绣着花、美了自己、富了家的锦绣新生活。202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贵州苗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把苗绣产业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优势产业,初步实现产业化、时尚化、国际化、品牌化目标”,并明确了重点实施“六大工程”确保目标实现,有力推进了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贵州省围绕做好苗绣文化产业这篇大文章,成立由省领导领衔的贵州省苗绣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培育苗绣经营主体,支持成立苗绣产业协会;建设基础纹样数据库,采集苗绣纹样并进行版权登记;推动苗绣文化进学校、进村寨、进社区,组织开展贵银·苗绣职业技能大赛;建设苗绣文化中心、化屋苗族文化空间等一系列非遗传承体验空间,为苗绣走进现代生活提供可知可感的体验场景。
苗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在促进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化屋村已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文旅、民宗、乡村振兴等各级各部门联动,在化屋村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化屋苗绣工坊”等项目,创作大型苗族歌舞实景舞台剧目《苗韵化屋》,共同打造“化屋苗绣”品牌。在贵州,苗绣助力乡村振兴,化屋村并不是个例。“苗绣助力就业减贫——贵州省施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案例”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苗绣:绣出就业致富新生活——贵州舞水云台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入选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苗绣,“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绣出越来越精彩的新生活!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