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技术性牛市!这一指数,创近10年新高!

王军    2025-03-17 14:32:37    证券时报网

随着去年9月以来A股市场持续强势反弹,中证转债指数呈现持续上行态势。在转债供需失衡的背景下,今年以来的转债市场表现更为强劲,中证转债指数不断刷新本轮反弹新高。

3月17日盘中,中证转债指数一度上涨至438.41点,刷新2015年6月以来新高。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9月以来,中证转债指数的累计涨幅超过20%,转债市场已进入技术性牛市。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权益行情仍在进行中,转债估值依然有较强的韧性,大幅压缩的可能性低。2025年转债供给可能稀缺,这将导致存量转债的估值很难有明显的压缩,今年转债估值可能会较长时期处在偏高水平。

中证转债指数创近10年新高

3月17日,中证转债指数一度上涨至438.41点,刷新了自2015年6月以来的新高。在经历了2022年以来的持续调整后,转债市场自2024年9月迎来了一轮快速上涨周期,特别是在2025年初以来,该指数更是不断刷新本轮反弹高点。

值得一提的是,中证转债指数自2024年9月以来累计涨幅超过20%,转债市场已进入技术性牛市。

在中证转债指数累计上涨超20%的背景下,转债市场“牛券”横出。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自2024年9月以来,截至3月16日,有246只转债的区间累计涨幅超20%,占比近50%。其中,福新转债、欧通转债区间累计涨幅超200%,震裕转债、盟升转债、科数转债等多只转债走出翻倍行情。

对于本轮转债走牛的原因,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基本面看,去年9月以来,在政策组合拳的刺激下,经济预期提升使得市场风险偏好提升;2025年2月份国内PMI指数重回扩张区间,出口和产需价格的提升增强了投资者对权益类资产信心,对于进可攻的转债带来价格估值的抬升。

从供需结构来看,由于强赎和临期转债数量的增加,转债存量规模整体在缩减,而新券发行情况低迷,融资速度未有增加,因此存量规模受到挤压,从而带来了转债的稀缺性增加。险资、企业年金、公募基金等机构资金在降息背景下,为了增强收益,增加了对可转债的配置需求,可转债ETF份额增加也为转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转债市场整体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效应。

同时,转债市场此前经历的信用风险、退市风险等显著收敛,在近期赚钱效应的带动下,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转债市场的违约和退市风险阶段性出清,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资金重新流入转债市场,推动估值上涨。

此外,2024年上半年的转债“下修潮”,也助力了转债市场表现。贺金龙表示,相较于权益市场对转债指数的推进,条款博弈包含下修条款和强赎条款等,对转债指数正面提升的影响更大,因此下修转股价对于转债价格提升,以及市场投资者对转债强赎预期的提升,也会带动转债估值的提升。

转债估值或持续偏高

当下的部分偏债转债、平衡型转债的价格水平,与2021年高位水平接近,这可能引起部分投资者对转债估值偏高的担忧。多家机构认为,由于目前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偏强的走势,转债市场的期权定价并不算贵。2025年转债供给可能偏稀缺,供给缩量将是支撑转债估值的重要因素。

2024年末,可转债存量规模降至7337.22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了1416.16亿元,2025年随着转债强赎和到期增多,转债存量规模或进一步收缩。贺金龙预计,2025年转债存量规模或缩减800亿元以上,至6500亿元,稀缺性成为估值定价的重要支撑。

贺金龙表示,在低利率环境下,随着保险、年金、债基、理财等资金增配,转债供需矛盾可能进一步推升估值,并在市场回调过程中凸显一定防守性。

据兴业证券研究,如果综合考虑到期、强赎的转债,今年可能每个月转债的退出规模能达到百亿元,而审批环节的加速并不明显,新券的定位整体偏高,这将会导致存量转债的估值很难有明显的压缩,今年转债估值可能会较长时期处在偏高水平。

此外,更多的“踏空”资金依然在找寻调整时期来增加转债仓位,也有助于转债市场保持稳定。兴业证券表示,市场可能低估踏空资金的需求。固收增强基金的规模从2022年初至2024年底,出现明显的下降,且降幅最大的阶段,是处在市场的底部区域。

目前转债估值以及股市点位较此前已经显著提升,意味着短期市场波动可能放大。中海外钜融投资总监冯昊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转债将主要跟随股市波动,同时基于对股市中期偏积极的判断,预计转债市场风险不大。风格上前期低评级、小市场、低存量等转债相对表现出色,建议在相关风格的暴露上适度回归中性或向大盘蓝筹、价值等方向适度倾斜。

警惕相关风险

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以科技方向为主演绎结构性行情,计算机、半导体、汽车等方向表现明显好于消费等板块,因此,今年以来的转债“牛券”也主要集中在科技板块。

不过,随着近期科技板块的调整,相关转债也进入了高波动阶段。姚旭升表示,在科技行情的带动下,近期部分小盘转债和中低评级转债的涨幅更为显著,这种趋势可能会继续,但同时需警惕高波动带来的风险。如果股市风格发生变化,特别是从科技成长风格转向大盘蓝筹风格,可能会对部分转债产生不利影响。转债市场与股市风格密切相关,投资者需关注市场风格的动态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3月至4月是上市公司业绩披露高峰期,业绩不达预期的个股波动也将影响转债市场。姚旭升指出,尽管转债市场整体表现较好,但仍需警惕个别转债的信用风险,特别是在4月部分ST公司业绩出炉后,将可能锁定退市情形。投资者应选择信用评级较高、财务状况良好的转债进行投资。

贺金龙也表示,在底层资产的选择上,需要更注重发行主体资质,杜绝垃圾债以防踩雷。在此前提下,从组合的角度出发,建议降低集中度,避免单一券种为整体投资组合带来波动增加的风险。另外在搭建组合的过程中,注意转债本身估值和流动性错配的问题,估值包括溢价率和正股的背离程度,以及机构持仓过多带来的流动性和压力问题,对于个券需要注意强赎风险和距离债底较远的标的其正股回调风险等。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深蓝中蕴藏绿色能量
下一篇:利好频出提振消费信心 板块布局持续升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