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立时间短、可抵押资产少,建设生产线缺钱怎么办?正当山东芯慧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融资发愁时,一款名为“科创桥”的金融服务产品解了燃眉之急——综合评估知识产权、科技人才等要素后,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为这家企业提供了首笔200万元贷款。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弱项,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推动金融体系更好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山东济南聚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让“科技—产业—金融”形成良性循环,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生态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金融支持体系更健全——
“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我们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行长文志军说。芯慧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成长为“链长”企业。
自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2021年获批建设以来,一大批科创企业在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下得以茁壮成长。
发行山东首只科技创新次级债券,在全省率先设立市级层面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完善科技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一项项创新举措,推动科创企业融资效能显著提升。济南科创企业贷款余额由2021年末的1098.4亿元增加至今年二季度末的3039.78亿元;科创企业获贷率42%,较2021年提高3.7个百分点。
8月5日,济南召开驻鲁金融机构座谈会,提出济南将与省级金融管理部门、证券交易所和驻鲁金融机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便是目标之一。
科创企业动力更强劲——
凭借公司一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拿到1000万元“人才贷”,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薄膜铌酸锂晶圆新生产线建设顺利推进……“人才可作价,对企业来说是大好事。”济南晶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胡文说。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金融助力尤为关键。”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局长黄波介绍,全市共有124个项目(人选)获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42.76%。
金融活水持续浇灌,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济南科创企业从2021年的6800多家跃升至如今的过万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增长58%、63%、3.6倍。今年1至6月,济南569家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突破278.1亿元。
科创金融生态更完善——
100多家科技企业和100余家金融机构集聚,在济南历下区的齐鲁科技金融大厦,科技和金融正双向奔赴。“园区致力于打造集项目孵化、路演对接、融资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功能于一体,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创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历下区委书记杨传军说。
让科创企业“融资不难”,金融机构“敢贷愿投”,产业升级“加速奔跑”,济南加速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优良生态。
“我们形成了‘六专四价’工作体系,着力破解科创企业融资困境,推动科创企业‘无形资产’变‘真金白银’。”济南市委金融工委专职副书记贾洪斐介绍,“六专”即“专营机构支撑、专属产品支持、专项政策引导、专家团队服务、专门板块培育、专业载体聚焦”;“四价”即“人才团队可作价、信用数据可定价、知识产权可估价、科创企业可评价”。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我们将为科技创新需求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奋力书写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表示。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9日 第 01 版)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