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营山县以“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为重要抓手,通过创新机制、精准施策,在“建”“育”“用”三个方面下功夫,成功打造了一支讲政治、懂法律、善调解、会服务的基层法治骨干队伍。这支队伍成为推动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建”上发力,严把“选拔关”。营山县通过建立“自荐+推荐+审核+培训+考核”的五步选拔机制,确保选拔出的“法律明白人”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扎实。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800余名“法律明白人”经过严格筛选后上岗,实现了行政村的全覆盖。
在“育”上用功,拓宽“培养路”。营山县实施“青蓝结对”工程,推行“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的师徒制,通过理论授课、现场观摩和实践指导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提升“法律明白人”的法治素养和实务能力。目前,全县80%的村(居)已完成了“1+N”结对,累计开展法治培训30余场次。同时,定制“法治营养餐”,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组织编写《“法律明白人”培育手册》,并量身定制民法典专题课程,强化法律知识培训。此外,还搭建“实践练兵场”,将“法律明白人”培训纳入党校主体班次,开设实务课程,并组织法律顾问深入基层开展“法治门诊”,帮助学员掌握纠纷化解技巧。
在“用”上见效,发挥“示范力”。营山县引导“法律明白人”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法律服务、调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据统计,年度内“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宣传2000余场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200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8%,并收集群众诉求400余条,为推动全县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打下了坚实基础。群众依法办事的满意度也提升至95%以上,实现了法治效能向治理效能的有效转化。
据介绍,通过系统化培育,营山县的“法律明白人”已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神经末梢”,成功打造了“群众身边的法治窗口”。下一步,营山县将持续深化“法律明白人”培养机制,探索“数字赋能+法治实践”的新模式,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四川省营山县司法局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