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山西大同平城区人社局:“一核两翼四驱动”创新就业服务新模式

2025-07-14 10:16:34   

平城区人社局主动对标全区“扛大梁、作表率”任务要求,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就业工作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在工作中创新形成“一核两翼四驱动”就业服务新模式,为平城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强劲动力。

“一核”领航,以政治引领激活就业优先“一盘棋”

平城区人社局坚持就业优先原则,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用基层党组织嵌入来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党建引领与就业服务深度融合。通过在就业中心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岗,为办事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失业登记、就业援助等公共就业服务,以亮出鲜明政治本色来擦亮民生幸福底色,努力让中小微企业“活下来”、让高校毕业生“稳下来”、让灵活就业人员“强起来”、让就业困难人员“好起来”,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两翼”助飞,以平台搭建织牢就业便捷“服务网”

一是公共招聘,为稳定用工插上温暖之翼。坚持优化人岗精准对接服务,持续开展各类公共招聘活动促进充分就业。3月开展“春风送岗·职路同行”2025年平城区大型招聘会,6月组织重点企业赴晋城市山西科技学院参加2025届毕业生春季大型双选会,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今年上半年累计举办招聘会13场,参加单位575家,提供岗位5495个,达成就业意向985人;

二是数字赋能,为零工市场插上智慧之翼。充分对接山西省零工信息网络平台、“灵工邦”等线上渠道,多渠道、多形式发布零工求职招聘信息,拓展零工招聘对接形式,促进供需匹配对接,实现零工市场数智化全覆盖,让更多零工等活不再“站马路”。累计发布零工招工信息2.5万余条,提供零工岗位3万余个,登记人次3700余人,促成用工2000余次,“灵工邦”累计注册人数达38745人。

“四驱动”发力,以多点发力打好就业促进“组合拳”

一是抓住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根本点”,驱动各类企业激发活力稳岗就业。利用平城就业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等自媒体平台,大力宣传税收优惠、吸纳就业补贴、稳岗返还等稳岗纾困政策,打好“降、返、提、保”组合拳。今年上半年,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99户企业153.42万元,技能补贴60人9.6万元,扩岗补助15户2.4万元,切实推动各项惠企利民补贴政策落实到位。

二是把握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关键点”,驱动重点群体挖掘潜力充分就业。面对应届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及大龄、残疾等就业困难群体,精准发力、靶向施策,主要通过市场化社会化专项招聘和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提供岗位,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476人,累计自然减员785人,实际完成469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7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72人,全区现有公益性岗位人员549人。

三是突出提升就业培训质量“着力点”,驱动就业人员提升技能精准就业。依托企业、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等级评价,推进2025年“技能照亮前程”计划,当前已完成企业技能培训432人次。主动应对在部分国家免签政策实施后来同旅游的外国游客日益增加的形势,以“餐饮住宿从业人员+文旅推介官”培训为切入点,增设“小语种”培训,助力服务人员打破沟通交流壁垒,提升服务质量。

四是筑牢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保障点”,驱动多方联动汇聚合力促进就业。针对创业新形势,联合社区靶向发力,共同举办“携手共进,点燃大同AI创业新引擎”“创业在大同 梦想大不同”2场创业沙龙,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今年上半年,筛选推荐了22家企业报名参加大同市2025“创赢大同”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涵盖先进制造(科技)、文旅消费(现代服务)、现代农业(乡村经济)三大主体赛道,持续巩固和拓展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城区人社局将突出重点、多向发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完善“一核两翼四驱动”就业服务新模式,努力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平城区高质量发展。(平城区人社局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印发以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