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漫步在南昌县三江镇的村居巷道,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不仅照亮了村民的归家路,更温暖了群众的心房。这背后,是三江镇创新推行“三有协商”工作机制(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会商量)的生动实践。通过搭建多元协商平台、创新民主议事方式、健全长效保障机制,三江镇成功将困扰村民多年的路灯管护难题转化为基层民主协商的典范案例,实现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治理转型。
多元共治聚民心
三江镇始终秉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原则,构建起立体化协商议事网络。镇村两级创新推行“1+3+N”协商模式(1个镇级协调平台、3类村级议事载体、N种民意收集渠道),确保群众诉求“上得来、下得去”。在竹山村,村干部创新设立“路灯夜话会”,利用晚间纳凉时间与村民促膝长谈;在后万村,老党员组成的“银发调解队”穿行街巷,用乡音乡情化解邻里矛盾。据统计,今年以来,全镇累计收集路灯管护建议156条,形成“一村一策”解决方案23个,群众满意度达98.6%。
专业协商提质效
三江镇着力打造“三化”协商新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一是问题分类精细化,科学划分7大类21小项处置标准;二是流程管理规范化,严格执行“五步闭环工作法”(议题征集-民主协商-集体决议-分级落实-效果评估);三是技术支撑智慧化,充分运用政务新媒体实现“线上议事”“云端监督”。目前,全镇通过智慧平台办理协商事项30余件,平均办理时长缩短40%,群众参与率提升65%。
长效治理固根本
三江镇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协商成果制度化、规范化。创新设立“路灯管护基金”,采取“财政补贴+村集体投入+村民自愿筹资”的多元资金筹措模式;精心培育“光明使者”志愿服务队,负责日常巡查维护工作;将路灯管护写入村规民约,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全镇路灯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9%以上,年均节约维护经费约20万元,真正实现了“小路灯”服务“大民生”的治理成效。
一盏路灯,照见基层治理大文章,生动诠释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治理智慧。通过“好商量”聚共识、“多商量”提效能、“会商量”保落实,不仅解决了照明问题,更照亮了基层治理的创新之路。未来,三江镇将继续深化“三有协商”机制,让民主协商之光照亮更多民生实事,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三江经验”。(黄盼)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