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诉源治理机制建设,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实质化解,8月7日,南阳市宛城区高庙镇综治办、司法所依托诉调对接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一起由法院转交的买卖合同纠纷。
今年2月,当事人胡某在邱某所在公司购买了一台价值约20万元的小麦收割机,签订合同后尚有40300元尾款未支付。6月麦收时节,胡某以收割机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尾款,双方多次协商无果。随后,农机公司将胡某起诉至茶庵法庭,要求其支付尾款、律师费、违约金及利息合计6万余元。法院依托诉前调解对接机制,将案件移交至高庙镇综治办。
接到案件后,高庙镇综治办联合司法所迅速介入,详细梳理案件细节,为双方分析利害关系。工作人员结合民法典相关规定释法说理,明确告知胡某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及拒不履行的后果,同时也向农机公司强调对收割机售后维修的应尽责任,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胡某于8月10日前结清欠款,农机公司则按照“三包”政策为胡某的收割机进行维修,案件最终圆满解决。
据介绍,下一步,高庙镇将扎实推进诉调对接工作,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切实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南阳市宛城区高庙镇人民政府 陆玉)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