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四川省开江县:金稻千重浪 田城好“丰”光

2025-08-19 16:25:14   

又是一年丰收季。时下,四川省开江县满目金黄,全县稻谷进入成熟期,农户们正在抢抓利好天气开镰收割。所到之处,一片繁忙丰收景象映入眼帘。

全域“高标准”稳粮增产。始终坚持“以粮为纲”的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4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85.88%,永久基本农田实现高标全覆盖。同步完善配套渠系、产业便道等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田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使用管护、流转承包等9项运行机制。2025年,强力推动水稻绿色高产高效与“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已建成万亩示范区2、千亩高产片10个、百亩攻关田5个,水稻播栽面积达26.39万亩。集成推广“适期早播、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示范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经市级测产验收,示范片(区)平均亩产702.8公斤,攻关田平均亩产864.3公斤,预估全年稻谷产量将突破14万吨以上,粮食生产有望实现“20连丰”。

全程“机械化”降本增效。以“五良融合”为切入点,探索推动丘陵山区和平坝地区宜机化改造,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和应用水平,切实改善农业生产作业条件。大力培育农机服务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全面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活动。截至2025年7月,全县已建农机服务组织9个,其中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个、县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个,共有大中型农业机械1490台(套)、小型农业机械37645台(套),农机总动力达35.73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76.8%,“百县千片”粮食生产区农机通达率100%,主要农作物耕种防收实现全程机械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全新“稻田+”助农增收。创新“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成立稻渔产业研究院和水产发展中心,全力破解稻(藕)渔沟田共生、平田轮作、立体生态“三大种养技术”难题,稻鱼、稻虾、稻蟹、稻蛙以及珍珠蚌养殖技术日臻成熟,业态丰富。稻渔产业已然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引擎产业、富民产业,也是农业产业的标志性名片。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稻渔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国家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县”。目前,全县稻渔产业规模约7.8万亩,亩产值达0.92万元,综合产值近8亿元,基本实现“一亩田万元钱”的预期目标。

(四川省开江县农业农村局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大同平城区:2025年“文化避暑 感受22℃大同”文旅短视频大赛启动仪式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