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铁力市工农乡:用好“四支队伍” 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2025-08-21 15:01:30   

铁力市工农乡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构建“党组织核心引领、四支队伍协同发力”的基层治理体系,通过织密组织网络筑牢治理根基、优化队伍结构激活治理动能、健全服务机制提升治理温度,有力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深度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基层治理坚实屏障。

网格队伍织密“治理防线”,激活基层“末梢神经”。创新组建“17名专职+30名专业+5名专属”网格团队,大力推行“网格+N”联动模式,整合警务、医疗、便民服务等多方资源,打造出覆盖全域的15分钟快速响应圈,让服务力量下沉到群众“家门口”。依托“伊网通”数字化平台,实现巡查日志即报即处、隐患问题闭环管理,累计上报动态信息2.3万条,高效处置环境治理、交通安全等各类隐患1896件,重点人群服务覆盖率达100%,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全面升级。

调解队伍巧解“民心千结”,筑牢党群“连心根基”。构建起覆盖乡村两级的矛盾纠纷闭环调解体系,分层打造“乡镇领导+调解员+四所一庭”专业调解网络与村级“1+N”多元调解矩阵,设立法官工作室,特邀“全国优秀法官”入驻,推动治理力量向一线下沉。同时,按需设立田间临时调解点,创新“线上视频调解+线下会商处置”联动模式,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39起,推动9个村达成“零诉讼”,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矛盾化解实效,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社工队伍架设“暖心桥梁”,凝聚民生“幸福力量”。通过科学配置“多员”队伍,以入企走访、乡邻举荐等方式,吸纳人民调解员、企业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让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实现服务网络全覆盖。建立“需求采集-精准派单-效果回访”服务闭环,精心打造“帮民解难题”“春耕小饭桌”等志愿服务品牌5个,开展助老扶幼、生产互助等活动72场,年度惠及群众3100余人次,让民生福祉从“纸上承诺”变为群众“可感可及”的真切体验。

文明队伍培育“村风民俗”,涵养乡村“文明气韵”。每村组建以村党支部书记任站长,12名村干部、党员代表、乡贤及群众代表为成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凝聚起培育新风尚的合力。秉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理念,健全“一约四会”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选树孝亲模范、创业先锋等身边榜样150余人,以“看得见、学得到”的典型力量带动乡风向好。同时,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从“常态化”向“特色化”升级,年度开展文明宣传活动70余次,吸引9000余人次参与,推动文明新风“成自觉、共践行”。(中共铁力市工农乡委员会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苍昭高速公路坑冲转体桥顺利完成转体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