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同市平城区民和社区借助“财政投+党费补+专项筹”的多元资金渠道,试点开展“亲民化”改造,在原有2400㎡的社区空间内实现了资源、功能、服务的“脱胎换骨”,成功探索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民和”样板。
以亲民之心做好“加减法”,打造温馨服务场景
空间重构,去“行政化”。社区带头实施“三去一改”工程,腾退利用率低的办公面积150㎡,将办公区域占比压减至5%以下;去除挂墙制度牌,拆除防护栏,采用LED滚动屏动态展示党务居务;变封闭式柜台为开放式服务岛台,把85%的场地转化为共享空间,设置了群众休憩区、自助服务区等6大功能区,日均接待居民超200人次。
服务升级,增“人情味”。创新建立“五送六服务”项目清单,联合辖区内20余家共建单位开展送餐、送医等“五送”体验,推出政务代办、法律援助等“六大类服务”。推行“全岗通”服务模式,80%事项实现“一趟办”,80%社区干部下沉小区开展前置服务。研发“开源邻里”线上平台,整合家电维修、社区团购等10余项便民服务,累计解决民生实事200余件,让群众跑腿次数减少70%以上。
文化浸润,强“认同感”。精心打造“三墙一吧”载体,微笑照片墙展示居民活动瞬间,心愿墙收集居民诉求建议,作品展陈墙展示非遗手工作品,开设免费茶水吧提供休憩饮品。去年以来,开展“邻里节”“相亲会”等特色活动120余场次,服务党员群众2万余人次,使党群服务阵地真正成为居民“心向往之、欣而往之”的邻里客厅。
以爱民之心打造“综合体”,创新民生供给模式
精准化构建服务体系。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推动构建全龄友好服务场景。在老年服务方面,建成全市首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无偿低偿服务,日均服务老人60人次;开设魏都学院老年大学,设置书法、养生等课程18门,年培训学员800余人次;组建“民和艺术团”,创编文艺节目30余个,该社区也因此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敬老文明号”等多项荣誉。在儿童辅教方面,搭建AI自习室供周边儿童学习交流,延伸推出“托管+共学”双向服务;开设“四点半”课堂、课外兴趣班,配备专业教师12名,年服务儿童1500余人次;打造社区亲子互动角,累计开展手工、阅读等活动80余场次,参与家庭突破500户。
社会化运营社区企业。探索成立全省首家社区社会企业——民和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构建“公益+低偿”运营模式,做好社区营创反哺社会治理“三篇文章”。搭建惠民载体,实体运营幸福餐厅、幸福超市,为老年人提供优惠就餐购物服务,目前日均接待顾客150人次,让利幅度高于周边商铺30%以上。聚焦服务反哺,通过“空间换服务”引进第三方机构10家,开展家政、康复等惠民业务20项,年服务2万余人次,以“直接服务”加“间接营收”的方式反哺社区治理。启动“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社区公司依托平台发布公益活动需求信息,累计收获20余家爱心组织、企业和商户无偿捐献,用于对辖区困难党员、孤寡老人慰问帮扶。强化就业赋能,打造“飞天”非遗结艺坊,举办培训班280期,培训居民近3000人次,11人获得高级技师证书,带动45人实现再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元。联合市、区妇联开展市级非遗——“大同绳艺”手工编织技能培训班4个班次,每个班次为期15天,指导服务160人次,预计可实现学员月平均增收1500元。
多元化整合共建资源。依托“开源党群服务矩阵”体系,联合周边3个社区组建“宜养团组”,整合辖区医院、学校等10余家单位资源,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小商户联盟等特色项目,辐射周边7个小区日均服务百余人。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清单,通过联席会议解决停车位不足、养老设施短缺等民生问题30余件,形成“资源共享、服务共融”治理共同体。
以为民之心织密“治理网”,激活基层自治动能
议事协商机制常态化。组建居民议事委员会,每月定期召开“说事日”会议,将物业整改、环境整治等6项专项工作纳入议事范畴。创新“五步三分”矛盾化解法,以“民情收集—分类研判—立项分流—处置反馈—效果评估”新模式,累计化解信访矛盾、解决民生诉求580余件,“12345”工单量由月均20条降至8条,下降60%以上。
志愿服务体系品牌化。组建400多人的“五色志愿队伍”,累计开展治安巡逻、文化服务等活动300余场次。推行“红马甲积分制”,志愿者可凭服务时长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积分最高者累计可兑换价值超1000元物资,持续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志愿服务覆盖率提升至85%。今年5月,民和社区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数字赋能治理智能化。探索“数字+治理”服务,依托“开源邻里”“平城邻里”线上平台,群众可在指尖“一键”获取生活通知、家电维修、社区团购、家政保洁等多项服务信息。开发“特殊群体数据库”,动态更新特殊群体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比对为辖区内200余户老年群体、残疾群体、失独家庭等提供定制服务,推动构建起“科技赋能+人文关怀”的智慧治理新模式。
(大同市平城区委办公室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