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档案管理“红色管家”到云端招聘“直播带岗”,从动态跟踪“一人一策”到校企联动“实践育人”,今年以来,怀仁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以党组织为纽带,以创新破题,通过档案服务提质、动态跟踪管理、云端岗位对接、基层岗位严审、校地合作实践等创新举措,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就业服务体系,让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梦想在怀仁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
红色驿站,档案服务提质增效
在怀仁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档案室,党员先锋岗工作人员正高效核验录入档案信息。面对每年6月至7月的档案转递高峰,党支部组建专项工作队伍,推行“接收即录入、查询秒响应”机制,确保服务不断档。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中旬,中心已接收应届毕业生档案2411份,办理转递518次,采集流动人员档案785份,所有接收与转递的档案信息均已完成系统录入,接收工作仍在持续进行。
为优化服务流程,党支部推行“党员领衔、双人复核、智能校验”三级质控体系,确保面对较大的档案存取量做到管理有序、流转顺畅、服务到位。
先锋行动,动态跟踪精准帮扶
“您目前的就业状态是什么……”中心党员对照省级实名数据名单,开展毕业生电话回访,目前已对802名高校毕业生建立动态台账,运用“三个清楚”工作法(就业现状清楚、求职诉求清楚、服务进展清楚)实施“一人一策”帮扶。今年年初,中心还借“春风行动”搭台,2月15日在怀仁市体育馆举办专场招聘会,51家本地企业带来近4000个医药、新能源、陶瓷等行业岗位,大学生、退役军人等求职者与企业招聘人员面对面互动,让岗位对接更直接。
台账系统中,毕业生状态通过分类管理,区分已就业群体、备考人员、就业困难学生。针对困难毕业生,党支部启动“红色帮扶计划”,班子成员结对帮扶,对接本地重点企业岗位430个。
云端桥梁,直播带岗打破壁垒
每周三,怀仁市零工市场快手直播间准时开播。工作人员化身主播向观众推介岗位:“这家企业的工程师岗位适合计算机专业同学!”2025年,“直播带岗”开展37场,吸引700多家企业提供岗位1.5万多个,累计观看人次超7万,不少毕业生通过直播间提供的岗位信息找到了工作。
线上服务矩阵同步发力:中心微信公众号作为主阵地,持续发布、更新各类企业招聘信息,特别是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开展线上专场招聘会,集中推送优质岗位资源。截至目前,2025年举办“陶瓷”“新能源”等主题线上招聘会30场,624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6000多个。
红色标尺,严审基层岗位质量
在“三支一扶”资格审核现场,中心工作人员逐项核对报名材料。由党支部精选的“党员干部审核团”一周内完成211名考生资格初审,严格对照招录计划的要求,细致审核考生填报的学历、学位、所学专业、政治面貌、个人简历等关键报名信息材料,确保审核过程公平公正、规范高效。针对在岗的16名“三支一扶”人员,支部协助做好在岗人员的日常管理及考勤督促工作,强化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保障政策项目的规范运行和服务基层成效。
校地联动,实践育人播种梦想
在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服务进校园”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党员干部带头担任政策宣讲员,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们举办专场就业创业政策宣讲会,重点解读就业见习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惠及毕业生的关键政策,发放政策宣传手册,现场解答疑问,提升政策知晓率,为500余名学生解析职业规划。此外,怀仁市开展了就业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前往怀仁锦泰陶瓷实地参观学习。党员干部全程组织协调,使学生在生产一线了解行业发展、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加深职业认知,激发就业热情。
怀仁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杨柱卿表示:“党组织必须成为就业服务的‘主心骨’。下一步我们要做到档案管理服务更高效、扎实,在精准回访摸查中实时掌握毕业生需求,并且联动本地企业党组织开发更多优质岗位,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在怀仁扎根成长。”
如今,从党员驻点的档案窗口到直播间的“红色麦克风”,从精准帮扶台账到生产一线的实践课堂,怀仁市正以“党建红”赋能“就业蓝”,为高校毕业生铺就一条“留得下、有发展”的职业坦途。
(怀仁市融媒体中心 王晓丽)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