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山西省宁武县:青春力量扎根乡镇沃土

2025-08-27 09:54:42   

今年以来,忻州市宁武县多个乡镇创新举措,为到村工作大学生和选调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年轻力量在田间地头淬炼成长,以“泥土味”涵养“为民情”,从“懂理论”转向“善实践”,用实干本领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阳方口工矿镇以“责任田”为纽带,让年轻干部在农耕实践中厚植为民情怀。将镇政府院内闲置土地科学作为试验田,划分为13个区域,组织12名到村工作大学生与8名选调生分组认领“责任田”。面对翻土、播种等“零基础”挑战,镇里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化身“田间导师”,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农耕技巧。大学生们撸起袖子、拿起锄头,在土地里种下生菜、水萝卜、豆角等作物,让荒芜土地焕发新颜。

东马坊乡创新“三分地”趣种田计划,以精细化实践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规划3亩土地种植黄芥,由10名大学生每人负责0.3亩,同时利用乡政府空地开辟小菜园,种植土豆、黄豆、豆角等蔬菜。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带头示范,与大学生同耕共作,并邀请经验丰富的农民现场传授“种地经”。乡里还开设“田间课堂”,组织大学生们分工协作,学习精细化管理,并通过“成长日记”记录作物生长与实践心得。这种“田间学、地头练、实战干”的模式,让年轻干部在泥土中锤炼硬本领,逐步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铁军。

凤凰镇聚焦选调生“蹲苗育穗”,通过全方位培养练就一线实干本领。5名市级机关选调生持续下沉乡村,镇党委从生活、思想、实践三方面发力:统一安排驻村和就餐保障,让他们“身安心安”;开设夜校课堂学习政策法规,为思想“充电”;安排担任村支书助理,在实践中“墩苗壮骨”;镇党委书记带头入户、村干部传授“土方法”,助力破解“方言不通、村情不熟”难题。从张罗重阳节活动、评选“好媳妇”,到推进“阳光食堂”等惠民项目,选调生们在排查用火安全、讲医保政策、发节日物资等一件件“小事”中成为群众的“自己人”。

迭台寺乡以“三分地”实践为抓手,培养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轻工作队伍。精选梅家庄村一块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土地作为实践基地,组织14名到村工作大学生投身种植实践,并邀请山西农业大学专家实地指导,讲解土壤特性、作物选择和种植技术,并带来学校培育出来的优质玉米、向日葵种子作为礼物送给大学生们。同时,邀请村里种植能手手把手教学,从翻土播种到除草施肥,让大学生们在劳作中融合理论与实践。种植过程中,他们制定详细管护计划,借助大学生夜校分享心得、探索新技术,让“三分地”成为锤炼本领的“练兵场”。

从阳方口工矿镇的“责任田”到东马坊乡的“趣种田”,从凤凰镇的“蹲苗育穗”到迭台寺乡的“三分地实践”,宁武县用一片沃土承载起培养年轻干部的重任。这些年轻力量在田间地头褪去青涩、增长才干,以青春之我、奋斗之姿,躬身践行着服务“三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定誓言。(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吴光宇 刘强)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人大代表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