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鲁区下水头乡商贸物流园区内,5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派繁忙,这里坐落着朔州市首家规模化农用地膜加工厂。它不仅是当地盘活闲置资源的标杆样板,更是“党建+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下水头乡深入学习贯彻“千万工程”经验,始终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以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重要纽带,该乡统筹口子上村、白养沟村、另山村、下井村4个行政村的土地资源、集体资金与劳动力,累计投入220万元,全力推进农用地膜加工厂建设。
项目推进过程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主动扛起责任,带头跑审批流程、紧盯施工进度、解决建设难题。党组织则全程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将党建优势切实转化为项目推进的实际效能,确保项目顺利落地。首期已成功建成4条全自动地膜生产线,单台设备日产能可达4.5吨,预计年销售收入将突破300万元。
农用地膜加工厂的建成,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让当地乡亲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家门口的工厂已吸纳50 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其中不少人曾是外出务工村民。如今,他们既能每月拿到稳定工资,又能兼顾家中农活,炕头渐渐热了起来,村庄里的笑声也多了起来,曾经“空心”村又慢慢充盈起了烟火气。
(平鲁区融媒体中心 戎爱平 张先峰 刘洁)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