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四川省万源市曾家乡:党建引领聚合力 基层治理促振兴

2025-08-29 15:16:26   

近年来,四川省万源市曾家乡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坚持将党建引领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各环节和全过程,通过构建“党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有效实现信访量与上访率“双下降”、群众满意度与安全感“双提升”。

织密组织网络,激活治理“神经末梢”。曾家乡着力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排雷”,科学优化设置10个“党建治理微格”,明确村民小组长和网格员作为“民情前哨”的职责,并深化党员联户“责任田”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格情速报、支点精研、党委统筹”的三级快速响应体系,确保了民情信息无延时流转,研判处置有章可循。自微网格运行以来,已累计摸排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22起,占化解总量的八成以上,大量邻里摩擦、家庭琐事在网格内得到即时有效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早预警”的目标,从源头上避免了矛盾升级外溢。

建强先锋队伍,汇聚调解“中坚力量”。为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局面,曾家乡广泛汇聚调解“群英”力量。通过精选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调解能力强的党员骨干及村级后备力量,并积极吸纳“五老”人员、乡贤等社会资源,组建了5支“红色调解先锋队”。同时,实施“党员调解能手”培育计划,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队伍政策水平和调解技巧。设立“党员调解示范岗”,推动调解员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田间地头、项目一线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针对复杂疑难和历史遗留问题,推行“一案一专班”模式,精准施策,成功调处此类纠纷25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8%,切实解决了群众一批“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奏响治理“和谐曲”。曾家乡致力于变“碎片化处置”为“系统性治理”,依托乡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高标准打造了集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该中心有效整合司法、信访等部门力量实行“常驻协同”,建立了“中心统揽、部门联动、限时办结”的高效响应机制。全面推行“首接负责、协同会商、限时办结、跟踪回访”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并对“民声直达”“书记信箱”“12345热线”等渠道的办件质量进行精细化管控。持续开展“一条板凳话民情”等系列活动,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使得重复访、越级访数量同比大幅下降50%,系统治理效能日益凸显。(四川省万源市曾家乡人民政府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西南丰:聚才引智强引擎 奏响县域发展曲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