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生态修复+农民增收”

山西大同云州区:中草药种植构建“双赢”格局

2025-09-05 14:22:19   

大同市云州区依托麻黄草、苦参、透骨草等特色资源,通过“企业主导技术支撑、村集体参与土地整合”的政企合作模式,在中草药规模化种植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不仅形成5000余亩多品种连片种植格局,更在改善局部区域土壤质量、遏制土地沙化的同时,让中草药成为农户家门口的“致富草”,不少参与种植的村民已提前尝到产业红利,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产业、生态、人才多重动能。

 

 

麻黄草试种成功:500 亩基地成“固土增收”典范​

在西坪镇水头村与东坪村,一场由大同药韵天成中草药有限公司主导的麻黄草实验种植项目,正展现出生态与经济的双重价值。该项目创新采用“直播 + 育苗移栽”组合模式,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00余亩,为麻黄草规模化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麻黄草的根系能扎到地下 7 米深,就像给土地织了一张“固土网”,凭借其发达的根系,能有效减少风蚀、水蚀对土地的破坏。更让农户期待的是,麻黄草“一年培植、两年成草、三年丰产”,且根茎均可入药,市场需求稳定,生命周期更是长达近百年,属于“一次种植、多年采收”的高效作物。据测算,进入盛产期后,每亩麻黄草收益可达万元,将为两村带来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

苦参连片种植:4430亩“绿色基地”孕育增收希望​

山河本草药业有限公司在小北庄村、阁老山村、东平村及甘庄村打造的苦参种植基地,正以连片发展的态势成为云州区中草药种植的“主力军”。该基地总面积达4430亩,连片的苦参田宛如一片绿色海洋,成为乡村田野间的新景致。​

今年有1890亩苦参已经种了两年,明年就能收了,剩余地块的苦参将在2027年陆续达产。据基地负责人介绍,得益于晋北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这里产出的苦参品质优良,亩产量可达1500至3000 公斤。目前,药厂对苦参鲜品的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5元,按此计算,每亩苦参可为种植户带来可观收益,极大激发周边农户参与种植的热情。​

 

 

优先吸纳本地用工:让村民家门口就业、返乡创业

中草药种植不仅带来了生态与经济价值,更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在各中草药种植基地的田间管理环节,企业均优先雇用本地及周边农户,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以苦参种植基地为例,仅三年周期内,每亩地的人工成本就达975元,单日最高用工规模更是达到135人。​

“以前在外打工顾不上家,现在在基地干活,一天能挣100多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一位返乡务工村民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如今,越来越多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选择回到家乡,参与到中草药种植产业中,为乡村留住了劳动力,也让乡村发展更具活力。​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云州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云州区已依托麻黄草、苦参、透骨草等特色中草药资源,逐步构建起“生态修复 + 药材生产 + 农民增收”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这一体系既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又拓宽了农业产业边界,为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云州方案”。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加强中草药种植技术指导与市场对接,推动中草药产业向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方向发展,让“小药材”真正成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产业”。(大同市云州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北·武汉澳门周”今日开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