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到沈阳,赏亦古亦今的文化长卷

2025-09-08 09:14:18    人民周刊网

从红墙金瓦的古城宫殿,到承载记忆的文博场馆,从锈迹斑驳的老旧厂房,到古今交融的市井街巷……辽宁沈阳,不断将古代文明、红色基因、工业记忆与时代活力编织成城市的独特文脉,文气愈发浓厚,文韵愈显悠长。

近日,2025“光影中国”影像采风行团队来到沈阳,探访沈阳故宫、沈阳方城文化旅游区、辽宁省博物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文化地标,领略这座城市亦旧亦新的文化气质,聆听兼具温度与创意的文化语言,感受新时代东北亚中心城市沈阳的文化自信。

 

黄昏时分的沈阳城。

 

宫阙藏珍,让百年文脉“活”起来。大政殿的八角飞檐诉说灵动,十王亭的精巧排布蕴藏匠心,文溯阁的雕梁画栋展现雅致……沈阳故宫,作为中国现存仅有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似一幅立体的文化长卷,穿越400年岁月烟尘,静静铺展在沈水之阳。近年来,沈阳故宫借助VR技术复原、文创产品设计等,让曾经尘封于史卷的细节,化作可触可感的体验,老沈阳人带着孩子抚摸朱红立柱,年轻游客举着文创雪糕与宫殿合影,老文物与新生活温柔共鸣。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有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

 

文博矩阵,让历史记忆“暖”起来。浑南区中央公园旁,辽宁省博物馆新馆的展厅里,一位游客正带着孩子凝视红山文化的代表性藏品——玉猪龙。“这是五千年前我们祖先创造的文明,凝聚着先民的智慧。”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年均20余场特展轮番上演,线上展厅更让馆藏珍品“远行”千里。从纹饰丝巾到文具套装的300余种文创产品,让观众把“历史的温度”带回家。这个暑期,辽宁省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众多“亲子团”“游学团”奔赴打卡。沈阳市副市长刘克斌表示,沈阳正在构建“博物馆之城”,联动各大文博单位,共同构成讲述沈阳故事的文化集群,不断凝聚文气、增添人气。

 

游客在辽宁省博物馆参观。

 

抗战遗址,让红色基因“强”起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上,残历碑的时间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自1999年起,每年“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都在此举行。馆内,泛黄的家书、残破的武器、黑白的照片,串联起壮阔抗战史诗。博物馆开馆30余年来,累计接待观众数以千万,还面向青少年开设“红色课堂”,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沈阳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6大文博场馆为主线,精心打造“抗战记忆之旅”主题精品游径,全面呈现自九一八事变至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的历史,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沈阳这座英雄城市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图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街巷承韵,让古今风华“融”起来。总面积1.69平方公里的沈阳方城文化旅游区,囊括众多文物保护单位,近400年历史的中街步行街总商户数3277家,与67条历史胡同、19家传统老字号、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一张“古今交织”的文化网络。古城墙记录岁月沧桑,小商铺萦绕城市烟火,胡魁章笔庄等老字号尽显古朴和典雅。这里既是“文化会客厅”,也是“生活体验场”,让文脉在街巷间自然流淌,让人们在漫步中读懂沈阳的过去与现在。

 

热闹的沈阳方城文化旅游区。

 

从沈阳故宫的红墙到方城的老街,从辽博的玉琮到“九·一八”的钟声,从中国工业博物馆的10吨冲天炉到1905文化创意园的天车,沈阳以传承之心保护历史遗存,以创新之力坚定文化自信,继续讲述好从苦难到振兴的沈阳故事,不断滋养着辽沈儿女从过去走向未来,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突破。(文:刘佳华 摄影:邱活 王剑)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到沈阳,嗅宜居宜业的城市味道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