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南岸责任区有13名女性驻村辅警,平均年龄33岁。她们都是本村村民,了解乡情民情,熟悉治安状况,具备法律常识和奉献精神。她们扎根基层一线,创新探索“五心五防”工作法,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坚韧与智慧,守护一方平安和谐。从村湾巡逻的小路到矛盾调解的现场,从独居老人的家中到儿童嬉戏的水边,都有她们忙碌的身影,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枫警娘子军”。
她们是平安建设“勤务员”,一双“铁脚板”丈量民情
金口街南岸责任区13个村属城郊型农村,没有小区的集中物业管理和24小时安保执勤,良好的治安环境是靠“枫警娘子军”一双双脚丈量出来的,她们用日均2万步的坚守,换来街头巷尾的安宁祥和。
盛夏午后,联合村一名年轻人找到驻村辅警马莲,称61岁的母亲离开家一天了还没回。接到消息后,马莲立刻组织搜寻工作,首先安排人员调看监控视频,随后发动周边3名“枫警娘子军”分头寻找,沿着老人走失的路径沿途打听。炎炎烈日下,经过2个多小时的搜寻,终于从一位村民口中得到线索,村民为马莲带路,最终在一条小巷路边找到了老人,马莲及时递上矿泉水和食物,并安全护送回家,让一场“心急如焚”的等待有了温暖结局。
“枫警娘子军”心系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今年入汛以来,巡查江河湖沟渠塘堰300余次,每日拎着小喇叭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反诈宣传,辖区13个村实现电诈零发案。
她们是矛盾调解“小行家”,一张“婆婆嘴”化解民忧
“枫警娘子军”有3件“法宝”:电动车、小喇叭、笔记本。尤其是笔记本,由于乡村矛盾往往错综复杂,需要多次沟通、反复调解,许多矛盾纠纷都是在笔记本的字里行间得以化解。
去年年底,前湖村驻村辅警王谨谨接到23位村民求助,反映老板拖欠工资问题。王谨谨立即联系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近期在外地,提出电话沟通,但其留下的记账本不够清晰。为更快解决问题,王谨谨多次对接,劝说负责人尽量回村当面处理。经过10余次耐心沟通,2025年1月6日,负责人来到了南岸责任区“枫警驿站”,经过反复核算,明确了欠薪明细,并写下按期付薪承诺书。随后,王谨谨持续跟进,得知对方到期未付时,她又通过电话、微信反复提醒,最终追回了全部欠款,第一时间将现金一一发放到每位村民手中。
南岸二村驻村辅警权娴得知村民因土地租金纠纷情绪失控后,及时赶到现场,一边安抚村民,“咱们好好说,生气解决不了问题”,一边劝说土地承包方,“村民种地不易,租金该给还得给”。大家冷静下来后,权娴引导双方分开沟通,逐一了解情况,得知土地承包方认为租金偏高,村民却坚持租金不能少。为解决法理与情理的冲突,权娴邀请村里2位老党员协助沟通,经过多次调解,最终双方都退了一步,达成了和解协议。
她们是助老扶幼“小棉袄”,一副“热心肠”温暖民心
农村独居老人较多,儿女在外务工回家少,“枫警娘子军”以无微不至的日常关怀和贴心服务,成为老人们口中的“小棉袄”。
农村老人大多节俭,安全隐患常在细微之处。南岸三村驻村辅警肖克英在一次入户走访时,发现82岁叶奶奶家中厨房电线老化、接头裸露,存在火灾隐患。她立即协调专业电工为老人更换线路,并耐心为老人讲解安全居家的小细节。事后,肖克英常常到孤寡老人家中“串门”,为老人们排查安全盲区、解决现实困难、分享有趣故事,为小小村湾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
西湾村一位70多岁老人向村干部提出想要村里开具证明补上户口,驻村辅警熊千千主动上前询问,得知老人在外打工多年遗失了身份证和户口本。核实情况后,熊千千立即联合户籍民警辗转鄂州、武汉多地取证,最终帮助老人办理了身份证,恢复了户籍,让漂泊老人落叶归根。当崭新的户口本和身份证交到老人手中时,他热泪盈眶,“终于能堂堂正正回家了!”
工作之余,“枫警娘子军”也不忘时时处处关爱“一老一小”,帮孤寡老人扫地买菜,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以日复一日的默默奉献、巧解难题的智慧担当,与村民群众携手编织安居“幸福梦”。
“枫警娘子军”的坚守与付出,不仅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村的生动实践,也是金口街创新“驻村融治”模式的鲜活体现。她们以脚步为笔,在村民家门口勾勒平安轮廓;以话语为桥,于邻里矛盾中搭建和解通道;以真情为墨,在民生实事处增添暖心温度。(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道办事处)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