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县聚焦乡镇党建办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行”深度转变,借鉴中医理念,精准开出“固本培元、活血通络、益气养血、强筋健骨”四剂良方,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红色动能”。
固本培元,筑牢“坚强前哨”的标准化阵地
保德县将阵地标准化建设作为党建办实体化运行的“先手棋”。一是独立办公“定心神”。推动全县11个乡镇党建办严格按照“五有”标准独立办公,改变以往“打游击”的局面,让党务干部专注履行主责主业。二是功能分区“强机能”。科学设置综合办公、资料档案、学习研讨等功能区,使其如同有机整体,各司其职高效运转。促进“物理空间”产生“化学反应”,通过规范制度上墙,营造出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氛围,增强工作规范感、仪式感。
活血通络,建强“专兼结合”的专业化队伍
保德县在配齐配强党建力量上精准发力。一是优化结构“通经络”。乡镇党建办运用“1+3+N”模式,由党委副书记担任主任“把方向”,组织委员、党群服务中心主任、优秀公务员担任副主任“抓落实”,并选配4名以上专兼职工作人员“抓日常”,确保骨干力量。目前全县乡镇党建办共配备工作人员96名,形成“头雁”领航、“强雁”跟随、“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二是精准赋能“活气血”。实施“全覆盖+精准化”培训,组织全县党建办工作人员参加山西省乡镇党建办骨干培训班,同步建立岗位练兵、列席会议、业务比武等常态化机制,推动党务干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激发队伍内生动力,使党建人才“气血”充盈。
益气养血,强化“运转高效”的制度化保障
保德县从制度层面强化保障。一是经费保障“补元气”。推动各乡镇将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每年5万元党建经费的基础上,县委组织部额外下拨专项党费11万元,为党建办注入“元气”,确保“有钱办事”,保障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二是激励关怀“养精神”。树立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鲜明导向,明确对党建办实绩突出人员,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职级晋升上优先考虑,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激发党建办骨干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精气神,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被动接活”为“主动作为”。
强筋健骨,发挥“实战实效”的核心化作用
党建办的最终成效要体现在推动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实效上。一是健全机制“壮筋骨”。乡镇党建办建立工作例会、调研指导、督查评估等日常运行机制,构建“周总结+月例会+季评估+年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县委组织部建立党建办主任、专职副主任月例会制度。党建办人员每人联系1~2个支部,常态化下沉指导,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精准推动问题解决。二是服务大局“显身手”。推动党建办在村级组织换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关键任务中,发挥“参谋部”“调度室”“督导队”作用。义门镇天桥村党支部曾面临缺乏有力带头人的困境。为破解难题,在镇党委的领导和镇党建办精准指导下,深入走访摸排,经过组织程序任命本村致富能手王雄伟担任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领头雁”。在他带领下,天桥村党组织阵地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规范落实,重点任务迅速推进,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与号召力显著增强。
据介绍,下一步,保德县将继续循着“四剂良方”的内在机理,在筑牢阵地、建强队伍、强化保障、发挥作用上再聚焦、再发力,不断推动乡镇党建办规范化、实体化、高效化运行迈上新台阶,使其真正成为党在基层的“坚强前哨”,为谱写保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共保德县委组织部 王义)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