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府谷县三道沟镇阳湾移民新村,映入眼帘的是高低错落的两排小洋楼、宽敞整洁的庭院、设施齐全的活动广场,还有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这个移民新村承载着府谷县三道沟镇阳湾村松树峁等7个村民小组178名群众的新生活。过去,因地处煤矿采空沉陷区,村民面临土地沉陷等安全隐患。2019年,在镇政府和陕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的共同推动下,阳湾移民新村拔地而起,2023年,84户村民喜迁新居。如今,这里不仅实现了“安居”梦想,更在探索“五微治理”新模式中,迈向了“乐居”的新台阶。

据悉,阳湾移民新村坚持党建引领,从细微处破题,创新构建“微组织、微教育、微服务、微产业、微治理”体系,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奏响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乐章。
织密“微组织”,凝聚治理合力
为不断增强移民新村群众凝聚力,阳湾移民新村成立党群服务驿站,下设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邻里调解队、红白理事会4支功能型组织,将党员、退伍军人、乡贤能人、志愿者纳入组织体系,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担。创新推行“1+2+N”联户网格,每名党员中心户联系2名骨干党员、包联5-8户群众,通过常态化走访、精准化服务,形成“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应”的治理新格局。

做实“微教育”,培育文明新风
坚持“家风带民风,民风促新风”,将优良家风家训融入村规民约,绘制文化墙,设立家风展示栏,挖掘和宣传身边的感人故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每季度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以榜样力量引领乡风文明,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探索推行积分制管理办法,引导村民“人人出力、户户争先”,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如今,孝老爱亲、邻里互助、文明礼让在村里已蔚然成风。

做优“微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群服务驿站推行“微心愿”征集机制,每月初收集群众诉求,建立“需求清单”,由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精准对接认领,及时回应并解决群众诉求。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问题,志愿服务队联合镇卫生院定期上门开展健康体检服务,为老年人理发、维修家电,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贴心关怀;针对留守老人情感缺失问题,开设“亲情连线室”,通过视频通话让老人与子女“云团聚”,架起亲情沟通的桥梁。一系列“微服务”化作“微幸福”举措,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培育“微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为了让移民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村集体为群众争取到持续保障资金,利用集体坡地发展光伏产业,结合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发展特色种植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实群众钱袋子。同时,立足本村资源禀赋,不贪大求洋,积极发展“房前屋后”的“微产业”,鼓励13户群众发展庭院经济、4户发展家庭农场,发挥移民新村临近集镇优势,1户群众发展快递运输业、1户发展零售业、12户向外出租房屋,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

创新“微治理”,促进和谐稳定
依托党群服务驿站,建立“庭院议事会”“线上议事群”等灵活多样的“微治理”平台,组织党员、群众代表、乡贤能人定期议事协商,做到小事当场办、难事共商议、大事上报解决。累计协商解决邻里纠纷、环境整治、公共设施维修等事项30余件。同时,通过“敲门问需”“板凳议事”等形式,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汇集民智,聘用2名村民负责楼道、院落、活动室等的卫生管理,商定群众满意的取暖费收取标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良性互动。
据介绍,下一步,阳湾移民新村将从深化“五微治理”内涵入手,向拓展精细服务半径发力,最终实现治理效能的全面升级,用“微力量”撬动“大民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基层智慧和实践样本。
(责编:张若涵)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