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党建 > 正文

上海援藏干部带动西藏江孜乡村全面振兴

青稞地里的临时党支部

本报记者 徐驭尧    2025-07-15 08:19:07    人民日报

“普仓决,就你家田地多,好好考虑考虑。”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索盖村田地里,村党支部书记巴顿拉住一名村民耐心劝说。

“换新品种青稞,万一收成不好,我们吃啥?”普仓决十分犹豫。

“我们村两委班子家里都换了,咱就等着收获时看成效吧!”见普仓决仍在观望,巴顿现身说法。

这是索盖村在推广新品种青稞种植时的一幕。

在上海援藏干部的倡议和推动下,为推进青稞深加工,提升传统农业附加值,近年来索盖村大力建设有机青稞科技示范种植基地,打造江孜青稞品牌。

为了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援藏干部、村干部、农业技术专家等在索盖村的青稞地里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专题攻关索盖村青稞品种改良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经过共同努力,当年试种的田地获得丰收,随后越来越多村民也决定改种新品种青稞。

为了让“糊口粮”种出更高价值,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胡发炜兼任班觉伦布村第一书记,推动村里与企业签订青稞收购协议,先后推出了以青稞为原料的八宝饭、冰淇淋等30余款产品,一条年产能超2万吨的现代化青稞改性面粉生产线也在江孜建成。

“以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是我们持续推进沪藏两地交流的重要抓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有力推动当地发展从‘输血’到‘造血’。”胡发炜感慨。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5日 第 1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干部重实干 群众得实惠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