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以“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汇聚国内外教育、科技、企业等领域专家学者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分享人机共育、人机共教、人机共学的教育新实践,思考如何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智慧教育新生态。参加本次大会的国际国内嘉宾超过500人,现场参会代表逾2200人。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本次大会主题兼具国际先进性和中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意义。人工智能的飞速迭代深刻影响教育,教育数字化是关乎教育强国成败的战略要务。中国正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各领域,实施战略行动三年来已带来五大变革:一是改变学生的“学”,通过AI构建公平、智慧、便捷的学习环境,实现“有教无类”,尤其助力特殊教育;二是改变教师的“教”,将AI融入教学全流程,促进优质资源沉淀与共享;三是改变学校的“管”,提升决策精准度与服务水平,推动教育治理智能化;四是改变高校科研范式,在量子计算、生物制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五是正在改变教育形态,重塑师生关系和学校空间。他介绍了中国提出的智慧教育发展框架“三新”(数字化迈向智慧教育新阶段、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新标准、未来教育变革新路径)和“四未来”(培养未来教师、打造未来课堂、建设未来学校、创建未来学习中心)。他呼吁全球共同努力,超越传统教育界限,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智慧教育新时代。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在发言中指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正经历深刻重塑,数字化转型是全球教育变革的必然方向。作为中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北京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战略示范工程,启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计划,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同时作为“世界数字教育联盟”首任理事长单位和联合秘书长单位,北师大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通过国际平台推动数字教育理念与资源跨国流动,贡献中国智慧。面对“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她呼吁高校切实担负使命:一是主动引领数字教育变革,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二是积极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新模式;三是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助力重大原始创新;四是持续深化教育数字合作,共同助推全人类的教育长远发展。她呼吁全球各界在开放对话与联合实践中探索智慧教育新路径,共同注入变革动力。
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主持人黄荣怀教授发布重磅成果——全球首部描绘教育2050未来图景的著作《智慧教育:迈向教育2050的路径》。该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作为“智慧教育发展丛书”的一本,该书凝聚了黄荣怀教授领衔的北师大团队十余年来在智慧教育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聚焦教育变革时代的核心议题,回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共同关切。
黄荣怀指出,该书以“检视全球数字变革过程、识别智慧教育基本形态、优化教育数字转型路径、擘画智能时代教育图景”为基本逻辑,旨在探讨“智慧教育如何成为2050教育的全球共同目标”。全书分为四篇,分别从教育数字化转型、智慧教育的表现性特征、智慧教育的建构性特征以及智慧教育的未来图景四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力图构建一个全景化的智慧教育研究框架,为智能时代教育变革提供学术借鉴与操作思路。该书既立足服务国家战略,也积极回应全球面向2050的教育发展共识,期待为全球教育共同体贡献具有普遍价值的中国方案。
此外,大会期间还将发布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学习科学区域实践共同体倡议》《引领教育技术发展:2024/5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GEM Report)东亚地区版——聚焦教育领导力与数字化转型》《智能体赋能教育教学应用示范行动启动仪式》《UNESCO E-library for Teachers 项目主题活动:短视频系列《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未来——未来已来》《教育数字化转型协作体》《EDA平台》等。
据悉,本次大会将持续到8月20日,共举办2场全体会议,17场平行会议,4场主题论坛和4场专题活动,并举办智慧教育展,颁布全球智慧教育创新奖,发布全球智慧教育合作倡议。大会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等领域,涉及人机协同教学、学生评价、数字化领导力、智慧学习环境、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学术发表与国际传播等主题,并重点关注农村教育、教师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科学教育、智慧阅读等热点话题。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飒)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