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常州大学30名新入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聚集在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参加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研学活动”。
在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会议室里,在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副主任李芸的主持下,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共同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站”共建签约仪式。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主任许九钦与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华教授共同签署《社会实践合作协议》,常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果怡清与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薛冰为“社会实践工作站”揭牌。此外,许九钦为2025级硕士研究生颁发了“常州三杰班”班旗。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向30名硕士研究生分别赠送了《常州三杰》《常州烈士事迹汇编》等史料书籍。
据介绍,这一工作站的建立,为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提供了为期三年的近距离接触红色历史、开展志愿服务和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基地。馆校双方均表达此举对于深化馆校合作,跨界联动共赢是一次积极的有益尝试,在未来的研究生培养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探索共同培育人才上创新路径。

会上,果怡清对本次馆校合作的达成表示热烈祝贺,期待双方合作结出累累硕果,强调要用好用“活”常州丰富的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基因代代传承下去,鼓励青年学生们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红色江山的守护者、传承者。常州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蒋伟中教授从阐述常州大学坚持把红色文化作为办学特色之首的理念,强调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工作站为抓手构建“理论学习-实践体验-研究创新”“三位一体”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并对全体学员提出学真本领、悟真道理和长真才干的具体要求。

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秘书长、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名誉院长、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成山教授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在全国大中小学即将开学迎新之际,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能够率先开始“新学期第一课”,在烈士陵园开始“常州第一课”,具有纪念价值、创新路径和深远意义。他表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学习对于政治品格塑造、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作为新命名的“常州三杰班”集体的一分子,不单要在研学活动中,更要在今后三年的学习中坚守这一份荣誉,担起这一份担当。2025级硕士研究生朱逸帆作为新生代表发言,表示将努力做到多闻多见,多问多思,学思并重,知行合一。

仪式结束后,全体人员在“常州三杰”雕塑前合影,并参观了常州市革命史展。

据了解,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三年举办“未进校门 先进馆门”活动。2023年9月和2024年9月,该院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和淮海战役纪念馆举办了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和纪念馆产生了双方互动、合作共赢的效果。此次活动,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将抽调展览讲解员、史料研究员等精兵强将,邀请常州市委党史工委、市委党校等专家学者,开展丰富的研学活动,为2025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在常州地区深化红色文化特色学习研究创造条件。(常州大学 谢旭)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