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四川省邛崃市人民法院青春讲师团:

筑牢反诈防线 共育向阳花开

2025-05-19 17:18:40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法治安全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防骗能力,5月15日,邛崃法院青春讲师团走进邛崃二中,以“筑牢反诈防线·共育向阳花开”为主题,开展了一场的“反诈法治课”。

在课堂上,讲师团以反诈宣传片中的人物、情节为切入点向同学们介绍了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类型以及相关的法律界限,从不做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和“工具人”两个方面入手,讲解了如何避免因生活常识的匮乏和法律意识的薄弱而上当受骗、甚至成为电信诈骗集团的“帮凶”。

此外,讲师团通过真实的诈骗案例剖析诈骗的常见手段、识别方法和防范技巧,呼吁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不登录来历不明的网址、不点开虚拟号发的短信及邮件、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同时不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和各种第三方支付账号,更不能购买、出售他人“两卡”等。为了加强同学们的防范意识,讲师团还倡导大家积极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牢记“96110”反诈预警电话,共同构建反诈防护网。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邛崃市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深化院校合作,积极探索更多具有针对性、感染力的法治教育主题,以法治力量护航青春之路,让每一名青少年都能在“法治阳光”下茁壮成长。(邛崃市人民法院)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驼峰路派出所为丢失准考证的考生紧急打印准考证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