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做实刑事走访调查 探索轻罪治理“加法”

2025-05-20 12:04:48   

轻罪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轻罪治理是回应社会现实需求、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平利县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中积极探索轻罪治理模式,坚持罪刑法定、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从传统的“治罪”向“治理”转变。

5月13日,平利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以对被告人犯交通肇事罪一案为切入点,前往被告人住所地的村委会,邀请当地司法所等部门,与镇、村干部开展座谈交流,掌握了解被害人家属意见、被告人居住环境、家庭情况、收入来源、社会关系、困难帮扶政策和就业等情况,考察被告人判后的社会影响,并听取社会矫正机构的意见。同时,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叮嘱家属担负起监管责任,家属表示如果对被告人判处缓刑,会监督被告人认真遵守社区矫正管理规定,并督促被告人积极参加社会劳动,为家庭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据介绍,此次实地走访调查不仅提升了刑事审判工作质效,也是坚持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审判政策,将判前教育和判后告诫有机结合的具体体现。调查充分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公益服务与轻罪治理、治罪结合起来,兼顾惩治与预防、公正与效率、刑罚措施与非刑罚措施的协调,对实现治理与治罪并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同频有着积极的促推作用。(平利县人民法院 王珺玥 柳梦玫)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预付费合同中的“超期余款不退”有效吗?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