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法院通过确定“执破融合”工作思路,成功化解某金属制品公司破产案中的职工权益保障难题,实现职工债权100%清偿。
某金属制品公司是郫都区一家经营多年的老牌金属加工厂。因经营不善,于2023年全面停业。停业后,公司员工劳动关系全部被解除。失业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年纪较大的员工,离职时还被拖欠了部分工资。无奈之下,这批员工申请了劳动仲裁,仲裁机构裁决某金属制品公司向员工支付拖欠工资。仲裁裁决生效后,某金属制品公司长期未履行,员工向郫都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在执行中发现,除了工资外,该公司还欠付社保多年,如果不及时补缴,这些老员工退休后的养老问题都将无法保障。
结合执行程序中对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估情况,郫都区人民法院研判后认为该公司存在资不抵债情况,如果按照执行程序中查封先后顺序予以清偿,16名员工的工资、社保大概率落空。
为破解僵局,郫都区人民法院确定“执破融合”工作思路,启动“执转破”程序,一方面,发挥执行程序强制性的优势,对该企业设备等资产进行清点、评估。另一方面,发挥破产程序优势,彻底化解各类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冲突。
进入破产程序后,管理人在郫都区人民法院的指导下迅速开展资产核查,对28台设备权属问题进行研判,同时分类处置零散资产以加速变现,并与原出租人达成保管协议,控制成本并保障资产安全。最终,本案职工工资、社保获100%清偿,普通债权获得部分清偿。
面对资产负债比严重失衡、设备权属存在争议、职工债权需优先保障等复杂情况,郫都区人民法院一方面,依托执行程序,高效完成资产盘点、债权申报、权属调查及财产处置,避免了因程序拖延导致的资产贬值和债权人利益受损,从确定执转破工作思路到补缴社保补发工资仅用时100余天。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破产清算优势,优先保障职工债权,实现职工债权全额清偿,确保破产企业依法补足员工社保,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保障劳动者“安心”退休。
最终,该案在较短周期内顺利完成破产程序,确保了债务清理工作的有序推进,既保障了破产企业财产高效处置,也实现了债权人权益平衡。(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法院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