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两万元的借条,在十年间成了李某心中难以释怀的疙瘩。从最初基于信任的出借,到后来的催讨无果,这桩民间借贷纠纷整整拉扯了十年。
2015年9月,杨某因生意周转需要,向李某借款2万元。同年12月,应李某要求,杨某出具了借条,明确借款金额为2万元,不过借条中未约定还款日期及利息。在此后的日子里,李某多次向杨某催告还款,双方也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就还款事宜进行沟通并达成过约定,但由于杨某个人原因,还款始终未能兑现。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李某于2025年7月向温江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目前该案已进入司法程序。
温江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考虑到双方曾是朋友关系,且纠纷标的不大、事实清楚,具备调解基础,于是委托入驻该院开展先行调解工作的特邀调解组织——金石榴民商事调解中心的调解员对该案进行调解。调解员第一时间与杨某取得联系,向其释明借贷关系的法律约束力及逾期还款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引导其正视债务问题。
“我同意分期还款,一定按时履行!”“只要他守信,我愿意再给一次机会!”在温江区人民法院的调解室内,这起因2万元借款引发的纠纷,在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终于冰释前嫌。李某主动提出:“只要你按时还,之前的利息我一分不要。”最终,双方约定分五期还款并签订调解协议,还同步申请了司法确认。温江区人民法院当场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并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这场跨越十年的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法官说法】
诸如此类民间借贷纠纷在当下立案的案件中占比较高,如何通过发挥调解的优势来解决此类案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起案例突出了三个解决民间借贷纠纷的主要优势,一是时间快,双方当事人往往希望能够尽快解决纠纷,那么若在双方有调解意愿与调解基础的情况下,调解无疑是最快的解决纠纷方式。二是有保障,通过司法确认程序,调解协议也能申请强制执行,获得了像判决书一样的执行效力,当事人能放心签署。三是化矛盾,民间借贷双方往往都是自然人,在法律之外还有人情,双方能够通过调解坐下来谈,不仅解决矛盾,更修复人情。(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法院)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