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过新疆塔城的人,有几个真切鲜明的别号,会在记忆中挥之不去。
“油画塔城”,是边城自然景观的写照。这里雪山、草原、湿地、河流等不同地貌交织,四季景观特色分明,南有“天山百里画廊”奇崛风景,北有全国第二大连片平原草场——库鲁斯台草原,绚丽如画。
“花园之城”,是口岸人文风情的特点。巴克图口岸是通往中亚及欧洲交通要道,距塔城市区12公里,是新疆离城市最近的口岸。这里国门哨所威武庄严,现代化的联检大厅宽敞明亮,远眺青山逶迤,近看绿树成荫,宛如置身花园。
“五弦之都”,是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成果。塔城市全境有五大水系,据说还是全疆唯一有5条河流穿城而过的城市,被誉为“五弦之都”“千泉之城”。奇妙的是,这里手风琴文化非常有名,有全国最大的手风琴博物馆……
作为连接我国与中亚的重要节点,塔城的更亮底色,是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温馨家园。在这里,智慧高效的口岸惠及中外民众,互称“亲戚”的真情润泽人心,悠扬的手风琴声讲述着动人的文化交流、真情交融的周边友谊故事。
口岸新生——
“中转站”变身“加工厂”
从塔城市区出发,驱车不到20分钟便抵达巴克图口岸。满载货物的跨境车辆有序穿行,海关智能卡口的电子抬杆此起彼落。这座有着260多年通商历史的口岸,已进入“智慧口岸”时代,货物通关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处理。
“口岸离城市很近,交通很方便。”哈萨克斯坦卡车司机米热斯·塔拉哈提每个月都要来几趟塔城,把新鲜果蔬运往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上午在城里谈业务,下午就能到口岸办手续发货。”他说。
作为国家一类口岸和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巴克图口岸是农产品快速通关的“绿色通道”,出口果蔬连续多年占全疆出口额50%以上,也是全国第一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13个试点县市之一。当地边民依托政策红利,成立27家合作社,将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面粉、油料、亚麻籽等运回国内,经深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
新疆盛大兴泰商贸有限公司位于巴克图口岸附近,是一家集仓储物流、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外贸企业。“以前是‘通道经济’,货物只是路过;现在是‘产业经济’,货物变成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这让口岸从‘中转站’升级为‘加工厂’和‘发动机’。”公司总经理姚飞说。
今年1月至6月,巴克图口岸累计出入境人员7.7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21.04%;累计出入境车辆3.8万余辆次,同比增长19.92%。口岸繁荣,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拉紧了与周边国家的情感纽带。
今年2月,塔城迎来39名来自哈萨克斯坦阿拜州的游客,这是今年经巴克图口岸入境的首批跨境游客。他们参加元宵节活动,观看社火表演,参观博物馆。游客瓦色列·巴热色维奇表示:“亲身感受塔城的艺术氛围后,我对这座城市的文化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巴克图口岸不断推出新业务,为境内外游客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口岸安装了自助兑换机,能满足美元、欧元、哈萨克斯坦坚戈等10种外币现钞兑换人民币的需求。”塔城地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郭秀花介绍。
边城温情——
“幸福城”引来“洋亲戚”
塔城少数民族众多,被称为“新疆民族风情博物馆”。多民族相互交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比比皆是,大家生活在一起,“亲戚”就成了一个温暖的称呼,所以塔城人都说“幸福感很足”。甚至没有血缘关系,只要交往真诚、感情深厚,人们也互用亲戚称谓,比如,“大哥”“大姐”……塔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鲁飞表示,这里“亲戚”很多,彰显边城人特有的真诚与包容,哪怕是对其他国家的人。
塔城市永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进出口农副产品,在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建有52个销售网点。“做生意,归根到底要交心。”公司总经理于晓芳说,生意上的成功不只是不断增长的贸易额,更是与合作伙伴越来越深的友谊。于晓芳与哈萨克斯坦合作伙伴阿贝尔相识于10多年前。“打了多年交道,我们早已把对方当成家人。”于晓芳说,“我们既谈生意,也邀请对方到家里坐坐,我们的家人也都成了好朋友。”每当阿贝尔夫妇来中国,于晓芳都会热情款待,带他们旅行,品尝特色美食。阿贝尔表示,每次来中国,都有回家的亲切感。
2024年,于晓芳受邀参加阿贝尔女儿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的婚礼。“我特地穿上喜庆的旗袍,带着精心挑选的礼物,为新人送上祝福。”于晓芳说,“那一天,我们不是生意伙伴,而是互相祝福的亲人。我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塔城市环城路上的“洋婆婆”食品坊香气四溢,女主人再屯娜·卡利穆瓦正忙着招呼顾客。她是塔塔尔族,天生金黄的卷发、湛蓝的眼睛。2019年,她在有百年历史的祖屋开始糕点生意,制作塔塔尔族传统糕点“古拜底埃(牛奶鸡蛋饼)”和“伊特白里西(南瓜烤饼)”等。“做法和配方都是祖传的。”再屯娜说,“我会挑选本地新鲜牛奶、核桃和蜂蜜,制作出特色糕点。”
再屯娜与丈夫热发提·卡利穆夫将祖屋改造成塔城市首家家庭民俗非遗馆,珍藏了500多件塔塔尔族及其他民族的老物件。境外有亲戚来做客时,常常抚摸着熟悉的物件感慨:“这些东西跟小时候家里的一样!”在塔塔尔族传统农事节日“撒班节”期间,中外亲友共聚一堂,分享美食,弹奏乐器,笑声与歌声交织在一起。
文化共鸣——
“手风琴”刷新“吉尼斯”
20世纪初,手风琴从国外传入塔城。100多年来,每逢重大节日、朋友聚会,当地人都会在手风琴的伴奏中载歌载舞。
在塔城采访期间,记者见证了一场手风琴音乐会。参加演出的既有石榴籽手风琴乐团,也有退休老人、中学教师,还有5岁的儿童。中央音乐学院来塔城支教的韩译锐既是老师,也是音乐会导演,同时还是演员。这位手风琴专业教师说:“塔城市是‘中国手风琴之城’。希望通过这场音乐会,让更多人通过琴声认识塔城、爱上塔城。”
只要有空,55岁的塔城居民道吾然·对山汗就会怀抱手风琴,在市手风琴展馆为游客演奏。这座展馆是全国最大的手风琴博物馆,1000余架来自中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10个国家的不同品牌手风琴,让游客挪不动脚。“很多游客都会来听我们拉手风琴,听完还会跟我们聊一会儿,手风琴让我们有了共同话题。”道吾然说。
塔城市各学校均开办手风琴课程、组建手风琴社团,群众也自发开展手风琴文艺志愿行动,琴声不时回荡在校园、街头、广场。“只要有手风琴,就有欢乐和笑声。手风琴已经成为塔城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塔城地区文联副主席杨军说。
2025年8月17日晚,新疆塔城迎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音乐盛会。在塔城市千泉湖北广场,5282人共同奏响手风琴,成功刷新“最大规模的手风琴合奏”吉尼斯世界纪录。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德国、芬兰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手风琴爱好者参与了挑战赛。
迄今为止,新疆·塔城手风琴文化国际艺术节已举办5届。塔城市获得“‘一带一路’塔城国际手风琴文化发展论坛永久会址”等称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手风琴联盟主席米高·帕塔里尼表示:“塔城的手风琴艺术节,为国际手风琴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巴克图口岸的智能通关到边民合作社的跨国生意,从“亲戚”间的真诚相待到手风琴奏响国际共鸣,塔城的故事是流动的故事——货物在此流通,情感在此相通,文化在此交融。它的繁荣,是开放发展的生动注脚;它的温情,是民心相通的最佳见证。
(何欢对本文亦有贡献)
链接·新疆塔城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部,西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540.6公里。
塔城自古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今是国家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2020年12月,国务院批复设立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近年来,塔城地区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全国首批“落地加工”试点优势,在全疆率先实行“边民互市+整进整出”模式,口岸边民互市贸易持续向好。
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塔城地区加快推进跨境旅游,发布《塔城地区出入境旅游奖补实施方案》,推出以“库鲁斯台草原+口岸+阿拉湖”为主线的旅游线路,并串联霍尔果斯口岸、吉木乃口岸,推出5条阿拉湖及阿拉木图出境旅游线路,跨境游热度持续提升。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9日 第 15 版)
(责编:张若涵)